吵上热搜:清华教授建议每年投 2 万亿建 2000 所县办大学,到底是怎么回事?

2022-05-10 19:12 来源:微信公众号 - ShengWuXueBa 作者:生物学霸
字体大小
- |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近日,「清华教授建议每年投 2 万亿建县域大学」话题冲上热搜,一时引发诸多讨论。 图片来源:中新经纬
 本次事件缘起于当事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紫光讲席教授,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鞠建东,在《清华金融评论》四月刊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县里办大学——产业升级与货币产业政策》。  在该文章中,他建议今后十年内,文章建议在今后 10 年,每年通过货币产业政策(结构性货币政策)投入 4 万亿人民币刺激经济,其中 2 万亿投入县域大学建设,10 年共计 40 万亿在全国新建 2000 所县域大学,实现我国经济从工业化阶段向知识化阶段的转型。
这背后的核心逻辑是。鞠教授认为,建设 2000 所县域大学,每年可以推动 2% 的经济增长。将使我国今后10年经济增长率稳定在5%以上,实现可持续的高速、高质量增长。 2000 所县域大学的豪言,确实引爆了网友的讨论: 
有人为这种观点的现实执行性感到担忧; 图片来源: 知乎截图
也有人沿着这个思路畅想其可行性; 图片来源: 知乎截图
 为啥建?

其实,仔细阅读这篇文章便能看到,「两万亿建县域大学」的构想确有其理论和数据进行支撑,不是空喊口号;只可惜这些过于理想化的论证距离现实也的确遥远。
主要理由:
1. 产业升级创造市场需求,产业升级同样依赖人力资本的供给。2. 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口占比,我国是 15.47%,美国是 61.60%。3. 我国的大学几乎全部集中在大城市,县域以下几乎没有高校。4. 县域经济对于大学以上人力资本有巨大需求,但人才几乎全由县域以外的大城市培养。5. 一个 50 万人口的县(市)至少需要一个大学来提供基本、稳定的人才需求。
文章试图论证的并不是「该怎么去县里建大学」,而是「通过县域大学建设。结构转型政策实现可持续的高速、高质量增长」;「县里建大学」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而县里建大学这样的概念,早在 2008 年,时任信孚教育集团董事长的信力健曾在采访时也提出,县办大学是大学教育从精英走向大众的必然趋势

「这种情形在今天的美国已经实现:在美国4000多所高校中,共有1200多所「社区大学」,拥有1000多万注册学生 ...... 这些大学由各级政府资助,它只是象征性地收取学费,比 university 要便宜得多......但入学容易并不意味着文凭好混,要想取得文凭,真要下苦功。社区大学为美国社会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为综合大学提供了大量生源。我之所谓「县办大学」,就类似这种大学。」



能实现吗?
当然,鞠教授也提到,县里办大学有两个难点:一是师资、课程建设:二是经费来源。
对此,首先解决县城办大学的经费来源,文中给出的办法是:通过「货币产业政策」增加货币投放到特定领域作为大学建设资金。另外,为了「反国际技术垄断」需要在今后 10 年每年投资 1 万~ 2 万亿元,这一笔钱也可以用在县域大学的投入上来。 至于师资、课程的问题,则通过现有重点大学传、帮、带来解决。150 所重点高校,每所重点校通过信息技术帮助 10~20 所县域大学的师资、课程建设,便可以快速满足县域大学初步的师资、课程需求。
地处县域的大学,此前也有先例:

有因地制宜的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位于成都平原的腹地——四川省广汉市(县级市),是全球办学规模最大的飞行培训机构。
图片来源: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坐落于陕西省咸阳市杨陵区(县级行政区)的 985 院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校农业科学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 1% 之列。也确实大大带动了当地的经济产业发展。
图片来源:高校官网


争议在哪? 鞠建东老师认为:大学校园建设,作为新基建的一种形式,本身就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抓手;而大学提供的教育服务,既是 GDP 本身,又在为未来的 GDP 增长培养人才。 但是,「县里建大学」投资建设容易,能否确保教育质量,能否达到经济发展的人才技能需求,这些更为本质的问题,却要打上问号。 「把县域大学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节点」来设置大学,则显然是一种将「县」简单地理解为一类行政区划等级。
 我国目前共有 1817 个县以及县级市。2021 年 12 月 6 日我国最新县域经济报告公布,其中江苏昆山连续 17 年蝉联「经济最强县」第一名。2020 年 GDP 达 4276.8 亿元,甚至超过了太原、呼和浩特等 8 个省会城市。 同时,昆山基于当地相关产业发展的需求,直接抢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浪潮前,便已经建立了诸如昆山杜克大学、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等高校。这些院校的专业设置,也正如鞠老师所说,紧密围绕当地产业发展需求来设置,真正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但与此同时贵州独山县这一著名案例——负债400亿,全国唯一申请宣布破产的县,想必也提醒着人们,县与县之间是真的存在两极分化的现状的
 独山县的水司楼
所以显然,就算县城建大学是有必要的,对于而那些能找到产业支撑,未来产业发展确实需要高技能人才支撑的县,应该给予支持,发展高等教育。
但大学建设不应该也不能被当作地方经济发展的救命稻草。连适当的产业支撑都尚未找到,甚至基础教育投入都成问题的县域,若想通过新建大学这种特殊形式的基建为其「注入新鲜血液」,便无疑是竹篮打水,只是对投入的浪费。


题图来源:中新经纬投稿:zhanglanxin@dxy.cn

编辑: 王凯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