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最常见的精神疾病,抑郁症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超过 3.5 亿患者,其中中国占近 9,500 万,且临床就诊率低于 9%。基于 WHO 近年发布的数据,抑郁症诱发的自杀每年夺走近 80 万人生命,已成为 15~29 岁年龄段个体的第二大死因[1]。
传统抗抑郁药物需要持续用药至少 3 周才起效[2],并且对 1/3 难治性抑郁症患者没有疗效。2019 年,美国 FDA 批准上市了 30 年来首个靶向谷氨酸受体的药物——S-氯胺酮[3]。一剂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就能在数小时内显著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尤其对难治性抑郁症和自杀倾向患者有显著治疗效果。但氯胺酮会造成分离性幻觉等副作用,限制了它的大规模临床使用[2,4]。因此,解析氯胺酮的作用位点,阐明氯胺酮与 NMDA(N-Methyl-D-Aspartate)受体之间如何相互作用,研发副作用更小且能快速起效的新型抗抑郁药,一直是全世界众多神经科学领域科学家努力的方向。
本次 Cytiva 转化医学系列直播讲堂之神经科学主题《靶向谷氨酸受体的快速抗抑郁新药研发》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竺淑佳教授,与我们揭示:未来医药研发人员该如何有效地改进 S-氯胺酮,并延长其疗效?经过特定方式改造的化学药物分子是否可能具备同样甚至更好的治疗效果?
竺教授近 15 年深耕研究 NMDA 受体的结构与功能。其团队在 2021 年 7 月 28 日的 Nature 杂志上发表题为《Structural basis of ketamine action on human NMDA receptors》的研究成果,揭示了 S-氯胺酮作用靶点人源 NMDA 受体的分子机制,为中国研发自主创新的抗抑郁新药带来了新的希望。
直播时间:3 月 18 日 14:00-16:00
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免费参与直播,报名前 30 名用户即送上舒适睡眠套装,同时参与直播问答互动,还有机会获取 Cytiva 乐扣波波杯。

直播礼品


内容抢先看
报告一:靶向谷氨酸受体的快速抗抑郁新药研发
全球抗抑郁症药物现状
氯胺酮抗抑郁作用机理的发现之旅
这一发现为抑郁症药物研发带来哪些新突破和指引
抗抑郁症药物早期研发环境及未来展望
报告二:层析技术助力神经相关疾病诊疗
层析技术助力神经相关疾病的机理研究
层析技术在神经疾病药物发现上的应用
层析技术用于神经疾病标志物的分离
报告三:Biacore 分子互作分析系统在神经疾病研究领域的创新应用
Biacore 的基本原理与功能
Biacore 在神经疾病研究领域的应用案例分享
Biacore 之于神经疾病研究的技术优势
嘉宾介绍
竺淑佳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 (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

博士,研究员,现任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突触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研究组组长。2013 年获法国巴黎六大神经生物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得到法国最高论文等级评定「Très honorable」。2013~2016 年分别在法国巴黎高师和美国 Vollum 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6 年加入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员和课题组组长。竺教授长期聚焦并系统揭示 NMDA 受体的分子结构、门控机制、药理学特征及在体功能。近年,竺教授在 Nature、Cell、Neuron、PNAS、Nat. Struct. Mol. Biol.、Cell Rep. 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过多篇研究成果。
向杰
Cytiva Lab ÄKTA 产品专家

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 & 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致力于新兴领域(如外泌体等)的层析技术应用开发,高通量、自动化层析工艺的建立。拥有丰富的蛋白纯化经验:真、原核表达体系,血浆蛋白及天然来源的大分子纯化。
孔伟
Cytiva Biacore 高级产品专家

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一直从事分子互作相关产品的技术支持、应用开发、市场推广等工作,具有 10 年的分子互作、疾病分子机制研究、药物筛选与表征经验,参与完成了多个应用手册和操作指南的撰写,对基础科研、药物研发、疫苗开发等领域的应用有深刻的理解。
内容审核:周育红、康晋伟
题图来源:自制
参考文献
[1] 我国抑郁症患者超 5,400 万人 抑郁症已成高校学生「隐形杀手」. http://china.cnr.cn/gdgg/20181012/t20181012_524383482.shtml
[2]《自然》发表抗抑郁药氯胺酮靶向人源 NMDA 受体的分子机制. http://www.cebsit.cas.cn/yjz/zsj_/xw/202107/t20210728_6149462.html
[3] 抗抑郁药氯胺酮如何与病魔「缠斗」,神经科学最新成果给出答案 http://kjt.ah.gov.cn/kjzx/kjyw/120496561.html
[4] Zhang Y , Ye F , Zhang T , et al. Structural basis of ketamine action on human NMDA receptors[J]. Nature.
点击「阅读原文」,即刻报名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