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研的苦与乐

2014-06-27 19:14 来源:科研时间微信 作者:王 毅翔
字体大小
- | +

编者按:大陆的科研发展迅速,但与香港、台湾以及许多发达国家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不可忽视的差异。科研时间有幸邀请到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的王毅翔教授为我们撰稿,谈谈在香港做科研的苦与乐。

好友道远约我为“科研时间”写篇随文,谈谈香港的科研。当时满口答应,但是迟迟没有动笔,原因是香港的科技做得不好。

好与不好,自然是比较的结果。香港是被认为是发达地区,人口约720万。发达地区中人口类似的有瑞士795万,以色列813万。一比之下,差距就不言自明了。

瑞士在制药方面有Roche(罗氏),Novartis(诺华),Sandoz,食品方面有Nestlé(雀巢), 还有其他化工产业、紧密机械、钟表产业等,教育方面有真正的一流大学University of Zurich, 德语区的Eidgenöss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Zürich (ETH Zurich, 即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urich,associated with 21位诺奖得主),E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 (EPFL,即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Lausanne,按有些排名在Princeton 及加州理工以前)。

以色列的科技水平大家不说也知道了,其军工产业的一些方面超过了美国,一流大学 有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 Technion (the Israe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he 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s, Tel Aviv University。2002 年来以色列有6位Nobel Prize-winning scientists。

新加坡人口为540万,少于香港,但感觉新加坡的科技水平也超过了香港。他们实现了轻武器的出口,有世界著名的出版公司World Scientific。其实,瑞士、以色列、新加坡都是资源缺乏的地区。以色列地处中东,土地不好,缺水,但凭借农业科技,有水果及花卉出口。香港市场还有价格不菲的以色列水果 。

某一年,香港大学(HKU)被排为亚洲第一。香港大学一代表团到韩国交流,介绍时说香港大学为亚洲第一的大学,韩国人听后大为诧异,他们的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论文老早超过Stanford University 了。香港科技投入少,而且大学人员的经费好像在削减。香港的几所研究性大学的老师们也是很辛苦的,保持了这些大学在全球的较好排名。

我以前的一个博士后到澳门工作。2-3天前与我通电话中讲其澳门的科研条件不如香港,效率也较香港低。给了我一些信心,于是写下以下几点。

以下是我认为香港的大学的一些好的方面:

1. 正式的工作语言是英文,与国际交流方便。

2. 主要的科研基金申请的评阅一般在海外进行,相对公平。

3. 学术的升迁方面,有水平不一定行,但没有水平肯定不行。

4. 学校间自由竞争,没有钦定的重点(大陆有钦定重点投入的大学),对于学校的资助根据科研基金申请的结果慢慢调整。

5. 教员国际化。如新任的港大校长会是英国人。

6. 教员的收入相对较高。有稳定工作后不用兼职或炒股。

7. 学校的发展和改革采用渐进的方式。没有大陆常用的革命性的变革(十多年的学校合并风,如上海医大与复旦的合并;这些年的建设新型一流大学风,如办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学,北京的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的上海科技大学;如医学生的学制,从老的6年到5年到7年到现在有的8年制,不断改动。

实际上,世界各国的绝大多数医学生的学制为高中毕业后6年,包括英联邦国家(英国、澳大利亚、印度、新加坡等等),香港,欧洲大陆,及亚洲的亲美地区如日本、南韩、台湾等。连以色列医学生教育也是高中毕业后6年。曾经有高层建议香港教育学院与中文大学合并。后因教院的反对而没有进行, 还形成一场官司,告当时的教育局长‘干涉学术自由’。

8. 大学后勤人员效率很高,真正是为大学教员服务。

9. 行政会议少。

10. 本地评先进评奖少。

11. 教员上课后每堂课有即时学生评分,所以教书也不能轻视。

12. 每1-2年会让教员对系主任和学院院长匿名评分,主要是评其行政及带动学科发展的能力。

13. 在香港的医学院,入学的学生素质较高,学习主动性好。医学院用problem based 的方式教学,毕业后授予学生医学士学位 (MBBS或MBChB,与英联邦体系一致)。

住院医师用英国模式培养,要考 MRCP, FRCS, FRCR, FRCPath 等。医学生毕业后不读科研型的研究生,留在医学院的话一般做临床病人研究,发表一定数量论文后申请 MD学位,有些国内的在职博士的味道(英联邦体系的MD学位是医学的毕业后学位, 要有研究论文的——北美的MD是 primary medical degree基本医学学位,其实中文不应该翻译成医学博士,翻译成“医生”好些)。读PhD的多为大陆人或香港大学非医学专业毕业的学生。

14. 香港的医学院的临床科研做的比较好。病人资料完整,病人的配合与随访都比大陆容易多。

15. 香港的资助临床科研的基金相对较多,认为可能对于香港病人会有直接的好处,比较实用(而大陆好像喜欢资助基础研究)。

总体上,香港的大学和政府研究机构的体系介于中西方之间,而偏于西方(香港的生活方式偏于东方)。现在香港的大学也为进一步国际化,或是进一步内地化 (与大陆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接轨——因大陆的科技发展及资源的丰富) 而摇摆不定。大学以后的发展面临很多挑战。

笔者:王毅翔 (Wang Yi-Xiang) 为AME出版社 Quantitative Imaging in Medicine and Surgery (QIMS, Quant Imaging Med Surg,www.amepc.org/qims) 杂志主编,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副教授。

本文来自科研时间微信

编辑: 赵双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