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打造“旗舰”聚英才

2014-05-26 23:46 来源:中国科学报 作者:冯 丽妃
字体大小
- | +

20年前,一张蓝图笔走龙蛇,挥毫泼就一棵梧桐,长风万里,盼凤来仪;20年后,蓝图上星光熠熠,气象万千,梧桐树枝叶葳蕤,万凤来仪。这张图绘就的正是20年来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发展历程。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科研队伍面临人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问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为此应运而生。而20年后的今天,“杰青”已成为我国科技人才项目中的一艘“旗舰”,凝聚了大批青年科技精英,铸就了一支科研精锐之师,推动着中国科学与社会的前进、发展。

而作为物理学研究的“国家队”,从1994年至今,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物理所)已有51人获得杰青支持。而今,他们中大多数人依然奔走在全球科学前沿阵地,也有人身居科研管理要职,或担任国家重要科研项目负责人,为实现强国梦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是荣誉,更是激励

5月21日,当记者走进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王楠林的办公室时,他正埋头于桌上一大堆资料中。

王楠林是物理所极端条件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1998年,在中科院“百人计划”的支持下,他开始到物理所扎根,开启自己在国内的事业。由于工作出色,随后他在2000年获得国家杰青项目支持。

“杰青是一项荣誉,能够获得它的支持,我非常幸运。”王楠林告诉记者。如果时光倒流至14年前,彼时我国一项科研项目的经费才10万元左右,而杰青基金的资助对于青年科研人员来说绝对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我入选的那一年,杰青基金刚刚从原来的60万元转到80万元,那时所里的很多老先生都说从来没有拿到过那么多钱。”王楠林笑言。

事实上,杰青不仅是荣誉与鼓励,更是鞭策与激励。彼时,王楠林心中就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做出一些有影响力的工作,对得起这项荣誉。”为此,他一心一意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耕耘着,从事着强关联电子体系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

或许,提起强关联电子体系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有些陌生,但提起铁基超导很多人都会竖起大拇指。今年年初,随着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出炉,“铁基超导”一词迅速走进大众视野。而王楠林就是其中的获奖者之一。

因为在铁基超导创新方面的突出成就,他与中科院院士、物理所研究员赵忠贤,物理所研究员闻海虎、方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仙辉教授等人历经十数载磨剑,共同分揽了这项大奖,一举打破我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连续三年空缺的历史。

“单从学科角度而言,杰青已经为我国物理学基础前沿研究的发展凝聚了一批优秀人才,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王楠林说。事实上,这句话一点儿都不夸张。在上述获奖的五人中,除了赵忠贤院士之外,包括王楠林在内的四人都曾获得杰青支持。

“是品牌,更是旗舰”

“现在,杰青不仅是国内科研人才项目中的一个品牌,更是一项旗舰计划。”物理所副所长文亚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作为发掘和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的摇篮,杰青项目为物理所人才培育和学科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首届杰青选拔至今,物理所几乎每年都有研究人员获得杰青基金的资助。据了解,从1994年到2013年底,该所已有51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形成了当今中国物理学界攻坚克难的一支生力军。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物理所的杰青队伍中先后有7人当选中科院院士、5人获得了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3人获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物理奖、2人获得德国洪堡研究奖、6人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多项国内外重要奖励。

同时,这个杰青群体对物理所相关学科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而且,他们中的很多人还成为科学团队的灵魂人物以及相关学科的领军人才。比如他们中有16位担任过物理所的实验室主任、9位担任过物理所所领导。“现在,所里的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基本上领头人都是杰青。”文亚说。

此外,很多从物理所走出去的科学家和领军人才也都出自杰青群体。据不完全统计,有17位杰青先后到国内的高校等机构担任校长、院长、系主任及学科带头人。如北大校长王恩哥、上海交大校长张杰、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等。

“对于基础科学研究来说,杰青不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人才选拔平台,而且为人才发展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物理所的绝大多数杰青后来都继续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重点、重大基金项目的持续支持,在更大的舞台上服务学科发展。”文亚说。

继往开来,再谱新篇

而今,经过20年的发展,杰青已练就成为当今中国科研人才项目中的一块金字招牌。对很多人来说,能够获得杰青的支持更多的是一种荣誉,代表着同行对自己研究工作的认可,而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科研经费支持。

而这与杰青基金的严格评审、考核都分不开。作为一项全国范围内的推动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人才项目,杰青每次评审都要经过同行评审、报告、答辩等筛选过程,“过五关、斩六将”才能入选。

“20年来,杰青始终坚持支持高水平的青年人才,在这一点上从未放过水。”文亚说。他表示,杰青的选拔机制非常全面,除了看PRL文章等科研评议之外,还十分注重同行评议即人的评价,而这绝非是一两篇文章所能够体现出来的。王楠林则表示:“杰青十分注重项目的公平、公正与公开性,所以可以看到这些年来入选的人都没有什么疑义。”

不过,杰青未来的发展同样是科学家们所关切的一件事儿。“相比于10年前,现在我国有更多更加优秀的年轻科研人员,但是由于支持人数的限制,杰青评选时竞争越来越激烈,导致同样优秀的科研人员最后非常遗憾地与这项荣誉失之交臂,所以,未来杰青是否可以增加支持的名额?”这是王楠林的建议。

“如今,杰青的科研经费已从上世纪90年代的40万元上升到200万元,但是支持程度反而不如以前高。如果一个科研人员想要在一个方向坚持做下去,这样的支持力度还是有些不够,所以未来杰青支持力度或许可以适度增加。”文亚说。

此外,科研人员还建议,未来应以杰青为突破口,在科研经费中适当增加人员经费,带动当前我国科研项目经费中人员经费整体过低的现状的改变。

且学且前行。而今,经过20年的发展,国家杰青基金又一次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它将继往开来,再启新篇,继续为国家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孕育更多的科技英才。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zhongguox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