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在毕业答辩前夕“突击”发表论文已经是见怪不怪的现象了,导致这个“怪象”的起因就是那该死的“论文与学位挂钩”制度:只有公开发表至少一篇论文后,研究生才有资格获颁硕士学位。
至于论文发表的范围及层次,各校要求不尽相同。一般985、211院校要求发表SCI论文,有的对影响因子还有很高要求。我校不算211大学,只是有一些211重点学科,因此只要求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
这些可怜的学生,写综述是很难达到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标准的,只能想方设法从自己的实验结果中拼凑数据写一篇研究论文。更可怜的是导师,因为他(她)必须把本来完整或可能完整的研究结果及分析数据“化整为零”分开发表。
这对于只有一两个学生的导师而言,也许不会陷入“抱残守缺”的境地,再继续做点实验还能写一篇水平稍高的论文,而那些带了众多研究生的导师,必然会让研究成果落得个“支离破碎”的下场,完全凑不成一篇高水平论文!
由于毕业答辩这个deadline(死限),因而稳且准地”命中“核心期刊十分重要。这时,导师必须把拿得出手的结果以一个”重勾拳“打出去,完全不能敷衍,不然可能遭遇反复退稿,这样影响学生拿学位就不合算了。
说这个制度“该死”,一是因为它严重影响了学术成果的先进性。我们有个研究结果似乎有些新意,也还够得上在SCI上发表,可是通常peer review的评审结果都是要求补充实验,而这对于毕业生的个人意愿和可支配时间来说都不现实,只得作罢。最后我们只能把一些不错的研究结果拿出来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上,终于可以让学生正常毕业拿学位了,但它却严重影响了SCI论文的完整性,因为已发表的数据必须剔除掉。
其次,若要求发表研究论文,而且一定要在核心期刊发表,则水平必然要高很多。在这种”威逼“情况下,如果导师把握不严,学生很可能会干出伪造数据、胡诌结论等学术造假的丑事,并可能因导师挂名直接败坏导师的名声。
还有,因为有些院校根本不对发表的论文类型及等级做任何规定,于是有些学生就掏钱发表一些低水平的综述文章,这就催生出一些奇葩的”野鸡杂志“。我劝导师最好不要在这类文章上挂名,让学生文责自负好了。
学生只要写出一篇毕业论文,导师认为合格,而且答辩通过,就应该授予学位。至于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那是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干的事,这样可以考虑申请国家奖学金和评奖等,不要再与学位挂钩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