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科学院和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科学促进学会(马普学会)携手合作迎来40周年。随着双方合作不断深入发展,已从最初的中方受益较多,逐渐演变成为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并被誉为国际科技合作的典范。
40年来,从最初马普学会每年接收2至4名中国科学家进修到共建客座实验室、从成立中科院-马普学会伙伴小组到联合培养博士生、从“中德前沿探索圆桌会议”到人才双向流动“骏马计划”……双方合作实现“开花结果”。
马普学会是最早与中科院建立合作关系的西方科研机构之一。1974年,马普学会时任主席吕斯特教授率团访华,与中科院达成口头协议:每年接收2至4名中国科学家到马普学会的研究所进修一到两年,双方学术交流由此拉开序幕。1978年,中科院与马普学会签署科学合作协议,确定双方在更广泛的科技领域进行深入合作,支持更大数量的中德科研人员交流互访。
1985年,中科院和马普学会决定在上海细胞与生物学研究所内共建客座实验室,德国提供先进实验设备,使中国科学家能够在国内继续从事科研工作,也为德国科学家短期来华指导中国青年研究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环境。
上世纪90年代后,中科院引进马普学会“青年科学家小组”模式,双方从世界范围内招聘优秀青年科学家,成为培养青年学术带头人的重要途径。至今,双方共招聘12位青年科学家小组组长。1999年,为加强中科院研究所与马普研究所之间的联系,双方决定支持条件成熟的研究所成立中科院-马普学会伙伴小组,迄今已先后组建26个伙伴小组。
进入21世纪,中科院与马普学会合作向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发展:2002年3月,双方共建的上海交叉学科研究中心正式成立;2004年,双方决定成立中科院-马普学会上海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2006年,中科院-马普学会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正式启动;2009年开始,双方共同组织“中德前沿探索圆桌会议”;2012年,双方签署“骏马计划”即“中科院与马普学会高端青年科研人才引进计划”,以推动人才双向流动。
5月13日,中科院与马普学会在北京举行双方合作40周年庆祝仪式。中科院院长白春礼、马普学会主席彼得•格鲁斯、德国驻华公使贝雅德等参加仪式。白春礼致辞表示,中科院与马普学会的合作不仅有利于中德两国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而且有利于使科学之光惠及两国人民,有利于推动整个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
“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中科院与马普学会必将携手走向更加成功的未来。”白春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