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版NIH”的构想

2014-05-04 17:47 来源:生命科学研究快报 作者:
字体大小
- | +

编者按:2014年4月,“日本版NI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法案在众议院上通过,送往参议院等待表决。

(1)“日本版NIH”的设想

此次众议院通过的法案,主要包括政策法案“健康医疗战略推进法案”和组织设置法案——设立独立行政法人“日本医疗研究开发机构”(暂定)。其中,根据此前公布的草案内容,新机构成立后,日本将“规划全盘战略,优先考虑医学研发的目标和研究目的”,并将对该领域的研究开发预算进行统一管理(目前分散于厚生劳动省、文部科学省、经济产业省等),而后分配至大学和研究机构。这是日本“健康医疗战略推进法案”的基本内容。

而独立行政法人“日本医疗研究开发机构”的组织设置法案如果最终通过,则意味着“日本的NIH”将成立。根据计划,作为其核心独立行政法人日本医疗研究开发机构(暂定)将于2015年开始运行。

(2)“日本版NIH”与NIH的差异

“日本版NIH”作为日本经济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其初衷在于支持创新型医疗技术的商业化。根据去年提出的草案内容,“日本版NIH”强调可以更好地融合政府、学术界和私人领域,“可以大力支持创新型医疗技术的商业化”,“探索创新技术,刺激经济发展”,“规划全盘战略,优先考虑医学研发的目标和研究目的”。日本科学委员会主席Takashi Onishi则指出,“很多研究人员都认为,我们应该更好地将基础(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研究相结合”。

然而,与NIH相比,“日本版NIH”规模很小——预算规模约1 200亿日元(约为NIH的1/30左右),人员约300人。在此规模下,“日本版NIH”能否如预期促成日本的“健康医疗战略”(根据此前的公开资料,战略目标包括提供世界最高水准的医疗,创造健康长寿社会的新产业,拓展海外新产业)受到置疑。

(3)基础研究将受阻?

在这些对比中,最受置疑的就是,“日本版NIH”计划强调结果导向,但上述投入和做法是否足以支撑“创新型医疗技术”存疑——在有限的资源下,过度地以“刺激经济发展”为导向,有可能使得日本在该领域的基础研究受阻,“创新型医疗技术”也终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木之本。

例如,1987年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得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职的日本学者利根川进(利根川 進/とねがわ すすむ)在评价日本这一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NIH)为范本设立的计划时,就指出“对日本的基础研究来说,简直像自杀行为。”

大阪大学大学院生命机能研究科在题为“对‘日本版NIH’的担忧和要求”的评论中指出,按照“日本版NIH(暂定)”的构想,如果基础研究支援越发劣化,将最终损害日本该领域的研究环境和人才条件——研究者自发的研究必然是基础研究,而这需要公共资金的长期支持。

(4)NIH的历史沿革

在论证中,不少科学家都提及,NIH的发展始于1887在纽约建立的卫生学实验室,其现有机制是在上百年的历史演变中形成的。事实上,1930年,美国Ransdell法案把“卫生实验室”更名为国立卫生研究院,并给予研究基础生物医学问题的基金资助。1938年,在马里兰州设立NIH总部,其院内项目主要定位于基础实验研究;20世纪40年代,美国公共健康服务中心(PHS)定义了二战后的医学研究,在将国立癌症研究院(NCI)成功地将资助项目推广到NIH的同时,授权NIH进行临床研究,这最终使得NIH唯一的临床医学中心于1953年成立。

20世纪60年代,NIH的发展逐步进入了“黄金年代”。自1964~1972年间,在NIH有研究经历的人员中,有9人至今已获得诺贝尔奖,其发现的突破性研究成果包括低密度脂蛋白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和气味受体等。“巧合”的是,这9人均毕业于医学院校,有良好的临床知识和医疗工作经历,复合型的专业背景促使其在NIH开展良好的基础研究——在当时,基础研究也是医学教育的核心内容,而基础研究也是当时的临床工作者促进自身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此外,《医师法案》给予NIH员工豁免权不用服兵役,也是部分研究者进入NIH的原因)。可以说,当时的研究真正架起了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之间的桥梁,是“转化医学”的典范。

此后,随着大型临床研究项目的开展、医疗机构规模的快速扩展,医疗机构内的研究人员和基础研究减少,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渐行渐远,两者之间的脱节日益明显——尽管300亿美元左右规模的研究经费中,一半经费用于支持基础研究,但其成果不断受到置疑。作为对策,NIH在本世纪提出了“转化医学”的理念。正如前文中大阪大学大学院生命机能研究科所指出的,从长远来看,研究环境和人才条件才是根本——能否重现“黄金年代”的辉煌,取决于基础研究者是否有严谨的医学训练作为背景。

(5)从NIH的演变看“日本版NIH”

由此来看,尽管“日本版NIH”与NIH有不少类似之处,但两者在除了规模、结构的差异之外,在研究环境、人才条件等时代背景下也有很大的文化差异。这种差异,也就意味着“日本版NIH”要实现初衷,或许有很大的距离。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zhongguox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