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络膜上腔出血(SCH)是眼科罕见、致盲性并发症,可发生于内眼手术后;常伴红光反射消失、虹膜玻璃体前涌、眼球变硬、眼内容物脱出。术后出现SCH称为延迟性脉络膜上腔出血(DSCH),常伴无晶体、高血压、术后低眼压、既往内眼手术史、缺血性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目前为止就DSCH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及治疗处理而言,尚无统一定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对DSCH手术相关危险因素及有效干预措施进行研究,发现DSCH后早期手术干预可以改善患者视力,结果于2014年1月发表于Graefes Arch Clin Exp Ophthalmol。
回顾2007年7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诊治的10名DSCH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眼科查体情况、眼部B超、视力及眼压。纳入标准:1.患者于内眼术后突发痛性视力下降、眼压升高;2.裂隙灯检查可见浅前房;3.眼底可见黑色非浆液性脉络膜脱离,且脉络膜脱离经眼部B超证实。
最终纳入10例10眼DSCH,男6人,女4人,平均年龄56.6岁。8眼行单纯脉络膜上腔液体引出(3眼)或联合行经平坦部玻离体切割术(5眼),2人予以静点10mg地塞米松5天后逐渐减量保守治疗。所有病人随访15.2月,手术干预后眼压较术前明显下降,视力显著提高。
图1 内眼术后3天时B超水平扫描图像:巨大视网膜上腔出血,出血占据约4/5玻璃体腔
图2 左眼含视神经在内的B超水平扫描图像:同时显示鼻侧(N)及颞侧(T)区,可见后极部大量的脉络膜出血,以黄斑下最为明显
研究发现: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全身应用抗凝或纤溶药物及慢性肾病均为应当受到重视的DSCH危险因素,DSCH明确后早期手术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最终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