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获取”的前世今生

2014-02-24 23:48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杨 雪
字体大小
- | +

最近,《科学》杂志在开放获取(Open Access,简称OA)的潮流面前终于按捺不住,准备2015年启动自己的开放获取杂志,还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Science Advances。开放获取的强劲势头,让《自然》、《科学》这样的世界学术期刊出版领域的大腕你追我赶、趋之若鹜,开放获取究竟为何物?又有什么魅力?

开放获取诞生记:偶然中的必然

据瑞典隆德大学的DOAJ(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开放获取期刊目录)检索显示,目前全球122个国家总共拥有9917个开放获取期刊,而且该数据库对非英语国家OA期刊的统计还不完全。从1999年英国OA刊物BioMed Central作为先驱者开始,十多年的时间,对于开放获取期刊的增长可以用“雨后春笋”来形容。

开放获取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主要因为纸本期刊贵,而且越来越贵”,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武夷山告诉记者,随着学科的分化,一些从业人数不多的小学科不断涌现,这些领域的学术期刊不可能有很大的发行量,尤其是自然科学刊物对图表、彩图的印刷要求较高,所以纸本期刊一直在涨价,甚至在某些时段每年涨价幅度超过10%。

通常个人对学术期刊的订购需求是十分有限的,而学术机构图书馆作为需求“大户”,其预算也是有限的。这便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期刊越贵,图书馆的订购品种越少;订购量越少,期刊出版者就越得涨价才能有利可图或仅仅是维持期刊运转。学术机构图书馆订阅的学术期刊日益减少,就会严重影响科技工作者进行学术研究,这个问题就严重了。而且,作者们也许已经交了不菲的版面费或彩图费在纸本期刊上发了论文,还要再花很贵的价钱去订购才能看到,这让作者们非常不爽。

为了摆脱纸本期刊出版怪圈对科研的束缚,2002年左右,由科技工作者倡导,开放获取这种模式作为一个概念被提出——将论文的发表依托于网络媒介,作者付费,读者免费。作者所付的“作者费”主要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他们希望建构一个独立的、真正服务于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学术期刊出版体系。

当然这也与数字技术的发展分不开,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才让开放获取的方式成为可能。同时,互联网的开放、共享、免费等理念也是促成开放获取出现的文化原因。

开放获取比纸本期刊更灵活,可以自由调节每期稿件的数量。如果某一段时间里OA期刊编辑部决定录用的论文较多,可以“批量”发表,不再受纸本期刊的版面局限而被长期耽搁,造成严重的发表时滞。科技领域学术论文经常含有专业性很强的彩色图表,此时开放获取期刊也比纸本期刊更显优势。更重要的是,开放获取只收取一次“作者费”,而纸本期刊会以各种名目收费,如审稿费、版面费、图表费等等。

论文质量较高下:不存在谁略胜一筹

去年,为了探一探开放获取期刊的水准,美国生物学家约翰·博安做了一个“钓鱼”实验。从2013年1月到8月,世界各地的304家开放获取期刊收到了博安化名为柯班齐投稿的“鱼饵”,结果包括9家中国期刊在内的157家通过了他的论文。而他自己对论文的评价是“只要高中化学基础的人都能看出其中的错误”。

“钓鱼”实验引起了学界和业界对开放获取期刊论文质量的质疑和讨论。这个事件也许能揭示一些问题,但实验本身的局限性也非常大,没有对照组,对投稿期刊的选择也不是随机的,可能选中了较多的“敛财性开放获取期刊”。事实上,同样也存在“敛财性纸本期刊”,如果向它们钓鱼,估计也有不少期刊上钩。

这里需要纠正一个公众认知的误区:实际上,纸本期刊和开放获取期刊都是期刊,只不过一个依托传统的纸媒传播,一个依托网络数字化传播。既然都是期刊,开放获取期刊和纸本期刊的属性是一样的。无论在哪类期刊中,都有高档次的期刊,它们实行严格的同行评审,同时也有低档次的、只为挣钱的期刊。

所以,从原则上讲,就论文质量而言,纸本期刊和开放获取期刊从横向上是没有可比性的。国外已经有不少影响因子正在迅速上升的开放获取期刊,最典型的就是公共科学图书馆(PLoS)旗下的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开放期刊。

和纸本期刊一样,高质量的开放获取期刊审稿也十分严格。武夷山曾向一家影响因子较高的开放获取期刊投稿,当时审稿的三位专家意见不一,有的认为文稿很有新意,有的提出需要“大修”,同时提供了很多细致的修改意见。结果,经过两次“大修”,最严格的那位专家还是认为达不到发表的水平,论文最终还是“被毙”。

从纵向看来,开放获取期刊也分三六九等,和纸本期刊无异。“不过可以说,开放获取期刊中最差的可能会比纸本期刊中最差的更差”,武夷山指出,因为开放获取期刊没有印刷环节,办刊成本更低,就更容易发表大量低质量论文。

在中国:成长状况不佳

“总体状况不太好”,武夷山告诉记者,目前我国的开放期刊都是自发在做,没有任何政府管理部门在进行规划指导。而基本上,现在的开放期刊都是已有纸本期刊的数字化形式,“至少我还没有听说过现在有独立的开放期刊出现”。

武夷山还特别指出,开放获取包括OA期刊和OA机构知识库两大类。在我国,“机构知识库”发展得尤其不好。什么是机构知识库?就是由某个机构(大学、研究所、大学联合体等)建立的以本机构成员在工作过程中所创建的各种数字化产品(包括论文、科学数据、教学课件等)为内容的知识库,可供公众免费查询利用。

2013年2月22日,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John Holdren宣布,凡年度研发支出超过1亿美元的所有联邦政府机构,都要在半年内拿出方案,谈谈本部门如何将联邦政府资助的研发项目所产生的科学论文和科学数据在发表后一年内通过机构知识库向公众免费开放。

相形之下,“我国迄今在支持开放获取方面没有明确的国家政策,各机构都是自己在做,参差不齐”,武夷山拿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举例,“我们所通过自己制定一些强制措施,让工作人员将科研成果入库,但别的机构怎么做,能共享多少内容,我们就不知道了。与发达国家相比,甚至与印度相比,我们在开放获取方面大大落后了。”

公共科学图书馆

公共科学图书馆(the 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简称PLoS)是一家由科学家和医生组成的,由众多诺贝尔奖得主和慈善机构支持的非营利性学术组织。其目标是通过让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的科学家、医生、病患或者学生无限制地获取最新的科学研究讯息,打开世界科学知识图书馆之门;通过实现自由搜索已发表的文章全文,查找特定观点、方法、试验结果和观察资料,以促进研究、资料齐全的医学实践和教育;让科学家、图书馆管理员、出版商和企业家可以发展新的模式以探索和利用世界科学理念和发现的宝库。

公共科学图书馆成立于2000年10月,最初PLoS并没有将自己定位于出版者,而是鼓励和号召科技和医学领域的期刊出版机构通过在线公共知识仓库(如PubMed Central)为研究人员提供文献全文的免费获取。当时得到了来自大约180个国家34000多名科研人员的支持,但商业出版机构却没有给予响应。

2001年PLoS认识到,更为有效和实际的方法应该是自己创建提供免费存取的高质量PLoS期刊。于是,在2002年11月份收到Gordon and Betty Moore基金会900万美元的赞助后,PLoS招募工作人员成立了期刊编辑部。在开放资源的模式下,PLoS期刊直接在网上可以看到,免费使用,之后再发布或使用也没有任何限制,只要按创作共享注明出处授权条款的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即可。

PLoS出版了8种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的期刊,如PLoS Biology(影响因子13.501)、PLoS Medicine(影响因子12.601)、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影响因子6.236)、PLoS Genetics(影响因子8.721)、PLoS Pathogens(影响因子9.336)等。目前这8种期刊可以说是国际上顶级水平的科学期刊。

 

编辑: zhongguox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