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克利实验室:为世界提供多学科解决方案

2014-02-12 23:03 来源:科学新闻 作者:唐 琳
字体大小
- | +

“在科学界,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LBNL)是‘卓越’(Excellence)的代名词。”

说这句话的不是别人,正是信心十足的LBNL人。他们用一组数字向人们展示了什么叫“卓越”:1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每年7亿美元对当地经济的贡献和16亿美元对国家的贡献,4200名雇员。

“卓越”的代名词

LBNL是美国能源部通过科学办公室资助的国家实验室系统的成员之一,由加利福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负责管理,坐落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山中,俯瞰旧金山湾。

LBNL的“卓越”首当其冲表现在科学研究领域,尤其是致力于解决全球当前的科技难题。

在过去的80多年中,LBNL几乎以平均每年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宣告着他们无以伦比的“卓越”。在这份长长的清单上,我们既看到了“发现反质子、反中子和顶夸克”等撼动世界物理学界的重大发现,又从“促成了中国的能源效率”,“确定了心脏病的基因”,“将窗户变成节能器”中读出了LBNL对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注,以及为整个世界提供科学解决方法的价值理念。

而在人才的培养方面,LBNL也同样让诸多实验室望尘莫及。

到目前为止,13名与LBNL相关的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殊荣;57位LBNL科学家当选美国科学家最高荣誉之一——美国国家科学院(NAS)院士;13 位科学家获得了科研领域国家最高终身成就奖——国家科学勋章;18位工程师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3位科学家入选医学研究所。

此外,LBNL更是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大学理工科专业的学生,为美国和世界各地的技术革新培养了后备军。

除了作为科学创新的温室和人才培养的摇篮,LBNL更是以创造财富的“摇钱树”的姿态闪耀于科学界,而这个特点,往往是其他国家实验室不具备的。

根据LBNL官方网站消息,最近的一项研究估计,通过在构成旧金山湾区9个县的直接、间接和诱发消费,LBNL的整体经济影响每年将近7亿美元。而LBNL更负责在当地创造5600个就业机会和全国的1.2万个工作机会,总体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估计每年为16亿美元。与此同时,LBNL开发的技术已经产生数十亿美元的收入,以及数以千计的职位。

多学科传统

LBNL的历史始于1928年夏天。

一位年仅27岁、名叫Ernest Orlando Lawrence的年轻物理学教授从耶鲁大学来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并在这里展开了他一生的科研生涯。Lawrence发明了一种独特的粒子加速器——回旋加速器。这不仅使他获得了193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同时也为世界物理学界打开了一扇通向亚原子粒子研究新时代的大门。

在长期的协同工作中,Lawrence提出了自己有关团队科学的概念,并确信通过具有不同领域专业知识的个人组成的团队,可以更为出色地开展科学研究。

1931年,Lawrence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创建辐射实验室(Radiation Laboratory),并开始广泛招募物理、化学、生物、工程学和医学领域的卓越人才,组成一支开放性的团队。正是这样一支由不同领域科学家组成的团队,成为了实验室缔造传奇的关键。而有关团队的科学理念也成为了LBNL的一笔宝贵财富。

1959年,在Lawrence去世后,实验室正式更名为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以表示对这位科学家的永远怀念。而也许让Lawrence倍感欣慰的是,今天的LBNL继承了他留下的多学科团队协同工作的方式,一同致力于解决人类健康、能源、科技、环境等全球性问题。

创新孵化器

如今的LBNL,与其说是一个科学实验室,倒不如将其比喻为一个不断产生想法、创新和新产品的孵化器,带着“紧迫感”,用“高度的诚实和无可挑剔的伦理”和“思想的多样性”造福社会。

从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LBNL一直保持着它作为主要国际物理研究中心的地位,同时也将其研究计划扩展到了几乎每一个科学研究领域。

目前,LBNL研究科学重点主要集中于几大领域:对于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包括人工光合作用和生物燃料;专注家庭、工作场所和全世界的能源效率问题;气候变化与环境科学,以及两者之间的变化关系;宇宙中的物质和力量;计算科学和网络;与人类健康、能源相关的生物科学等等。

不仅如此,为了更好的将实验室的创新成果造福社会,LBNL格外注重技术转让和知识产权的管理。不仅通过向工业部门发放软件和技术许可证的方式,将发明推向市场,同时开展一些工业部门赞助的研究,并提供多个国家用户设施。

目前,LBNL拥有6个国家重大用户装置:先进光源(ALS)、国家电子显微术中心(NCEM)、国家能源研究科学计算中心(NERSC)、能源科学网络(ESnet)、分子铸造厂和联合基因组研究所(JGI)。这些装置每年吸引超过7000科学家来此开展联合研究、实验和分析样品材料。

 

编辑: zhongguox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