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论文发表买卖市场

2014-02-11 17:15 来源:科学杂志 作者:
字体大小
- | +
由Science杂志进行的一项调查揭露了一系列可疑的论文发表现象,包括在他人的论文中购买共同署名权和直接从网络中间人手中购买论文
 
中国上海——一位名为“发表SCI论文”的神秘发件人在中午时分发出一封题为“转让共同第一作者或共同通讯作者”的电子邮件。这份邮件的主体简洁、没有客套,只包含一篇标准的科技论文摘要。该摘要包括所有要素,但没有作者列表。邮件称这篇论文介绍了一种抑制癌细胞耐药性的新策略,已经被Elsevier的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chemistry & Cell Biology杂志接受。现在出售其署名权。
 
来自万方汇智的一名销售人员告诉假扮成科学家的Science调查人员,“有些作者发表论文没有太大用,所以,他们愿意把论文转让给你。”销售人员进一步解释,万方汇智就是在即将在好杂志上发表论文的研究者和需要论文的科学家之间起桥梁作用。这家公司出售的一篇关于癌症的共同第一作者的论文售价9万元人民币(14800美元)。如果需要加两个名字——共同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那就需要26300美元。如接受条款,即在接受时付定金,剩下的在发表后支付。我们的调查人员从万方汇智得到的一份宣传资料这样吹捧这种合作的好处,“你只需专注于你的学术研究,剩下的繁琐工作就交给我们。我们的服务将让你的学术之路更上一层楼!”
 
在我们和这个销售人员交流几周后,这篇论文于7月6号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chemistry & Cell Biology杂志的在线版上。其印刷版在9月份发表,与销售人员此前所承诺的时间差不多。与其email发过来的内容相比,论文题目和摘要仅有细微修改。
 
但作者列表确实有变化,论文的第一作者有两人(我们的调查人员没有付费署名)。为此,我们联系了作者和杂志编辑,确定其中的一个第一作者是在6月11号添加进来的,也就是我们的调查人员收到摘要的一周后;但作者和杂志编辑都说不知道有人付费购买署名权。在我们询问之后,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chemistry & Cell Biology 杂志调查发现总共曾增加了四位作者,但后来撤掉了两位。(在我们六月份和这位销售人员的谈话中,她搞错了一个细节,当时论文尚在第一轮审稿中,还没有被正式接受。论文修回时更改了作者列表,不久后论文就被接受了。)
 
本月上旬,我们把这次秘密调查的事情告诉了万方汇智。黄伟, 一位自称是万方汇智经理的人,在回复邮件时否认公司售卖论文的署名权。他说,我们得到的售卖文件不是真实的,因为其未盖有公司公章。万方汇智只给作者提供“语言润色,编辑以及投稿”服务,他说,“很可能”,那篇癌症论文的作者曾经在公司接受过编辑服务。我们的调查者可能碰到了一个没有职业道德的员工或是前员工,她通过一些“非法途径”在偷偷叫卖署名权。他说万方汇智会调查这件事。
 
上述销售人员的这一行为在中国出版界并不罕见。我们为期5个月的调查结果揭露了一个繁荣的学术黑市,包括涉及到的无良中间商,堕落的科研工作者以及无抗诱惑力的编辑——他们许多就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买卖。一般行情是,被SCI (Thomson Reuters’ Science Citation Index), SSCI (Thomson Reuters’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和EI (Elsevier’s Engineering Index)收录的论文署名权售价从1600美元到26300美元不等,其高端收费甚至超过了中国一个助理教授的年薪。但是,SCI论文——尤其是发表在高影响因子杂志的SCI论文——对科研工作者的职称晋升继而脱颖而出至关重要。正如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原副院长,神经学家樊东升所说,“为了能在国际杂志上发表论文,大家不惜一切代价。”
 
现实情况是有人购买别人论文的共同署名,有人通过翻译自己已发表在中文杂志上的论文再投给英文杂志进行“自我剽窃”,有人雇佣写手用虚构的或自行收集的数据来编造论文,还有人直接从文稿在线列表中购买论文——这些论文一般可以保证发表。
 
提供这些服务的包括那些在其中国驻所不断收集、兜售论文题目和SCI摘要的中间商,那些有很多尚未发表的论文并在其博客罗列清单沽价待售的个人,如一些中国研究生,那些直接在网上推销的“皮包”公司,以及那些已经有一定规模的公司,如万方汇智。该公司还提供一些正规服务,比如组织会议,生产纪念币以及纪念邮票等。在各种会议上,有的公司吹嘘没有原始数据他们也能写论文。他们还向杂志编辑推销,也通过发送短信寻找其潜在的客户。有一条发给编辑的短信这样写道,“SCI论文转让:宫颈癌、头颈癌、肾癌、胃癌、纳米材料”,他们还设有免费的热线电话。
 
这些被售卖的论文有的发表在中国出版社发行的杂志上,还有很多发表在海外一些出版巨头们发行的杂志上。这些代理机构往往向医学研究领域的科研人员推广,但由于医学相关研究一般有时间限制,要满足推广的要求特别困难。因而,不同领域的科学家,甚至于那些研究学术诚信和发表伦理学的科研人员,表示他们都被这些代理机构接触过。我们在调查中接触过的几乎所有编辑和研究人员都知道SCI论文售卖者的存在。
 
我们调查了有SCI论文出售的27家公司。这些公司是我们通过访问过的研究人员或通过搜索百度(中国有名的网络搜索引擎)找到的。在百度中输入“发表SCI论文”,会出现几十家公司在其网站鼓吹他们有可以发表在SCI杂志上的论文出售。最典型的广告词就是“论文代写,论文代发……SCI论文发表”。我们针对搜索结果排名靠前的一些公司做了调查,并同时调查了在百度上买广告位和一些在在线出版论坛上打广告的公司,主要是那些看起来颇具规模的公司。很多中国的科研人员和杂志编辑以匿名的方式帮我们勾画出了论文买卖市场的雏形。
 
我们的调查人员假装是研究生或者科研人员,通过电话或者QQ与这些公司联系,就购买论文的共同作者署名权或付费写一篇论文等事情进行了咨询。在我们联系的27家公司中,仅有5家公司拒绝代写或买卖论文署名权。我们也追踪了那些被兜售论文的情况,有些称已接受待发表的论文尚未见刊,有些在它们被兜售几个月后发表在颇具影响力的杂志上。
 
近几年学术诚信在中国一直是个热门话题,希望展示良好国际形象的官员反复强调要坚决地解决这一问题。自从习近平主席三月份上任以来,中国对贪污腐败问题进行了严厉打击,包括从官员受贿到吃制药公司回扣等一些列腐败行为 (Science, 8月2号, 445页)。这场战争也打到了科学出版界:今年9月,警察化装成天然气公司员工在北京一栋公寓外捣破了一个由7人组成的犯罪团伙,他们通过承诺在假杂志上发表论文从科研人员那里骗取论文发表费,每篇论文他们收取了高达650美元的费用,但这些论文却从未公开发表。
 
但是我们调查的很多论文发表腐败行为没有明确的受害者,因为科研人员,中间商,一些杂志编辑都从中获利。中国的一些优秀科学家认为,真正受到威胁的是中国的科学成就。中国已经成了一个科研论文发表大户,发表的SCIE论文数从2002年的41417篇飞速增至2012年的193733篇,论文数位居全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然而腐败的论文发表行为玷污了这一成就。“[有些科研人员]发表的论文越来越好,并逐步挺进了一流杂志,但是最后他们甚至都不知道他们的论文说了些什么”,中国科学院北京物理研究所的物理学家曹则贤说,“因为他们是花钱请别人代写的。”
 
扭曲的激励制度
 
中文期刊是论文售卖的主要渠道。北京的一个杂志编辑告诉我们,“中文期刊上被售卖的论文多不胜数。”我们调查的很多公司都出售能发表在中文期刊上的论文。万方汇智的宣传资料上标明了买一篇“核心期刊”论文的价格——核心期刊是指一系列由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或者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确定排名的期刊。
 
然而,对大多数中国科研人员来说,金标准还是英文期刊,尤其是被SCI收录的3746份期刊。SCI创刊于1963年,由科学情报研究所 (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创办。现在这个研究所由汤森路透 (Thomson Reuters) 所拥有,它通过引用指数给每本杂志算出一个“影响因子”,也就是特定年份每份杂志平均每篇论文的被引用率。汤森路透通过影响因子对同一领域的杂志进行比较。汤森路透北京市场部主管Nicholas Stipp说,通过杂志的影响因子来评价单篇论文或研究者成果的行为“不是我们所要倡导的”。
 
但是在中国,“SCI论文已经成为了激励科研人员的标尺”,英国诺丁汉大学研究中国科学政策的一位专家Cong Cao介绍说。一个科研人员5年内发表的SCI论文数决定着他是否能晋升——而且只算他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发表的论文。(一般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上论文的也算,但是科研人员必须在短期内发表大量的论文才能达到要求。)一些大学规定博士研究生必须发表一篇乃至多篇SCI论文才能毕业。这些激励制度也造成了科研人员“重量不重质”。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的编辑林松清在今年一月发表在Learned Publishing上的一篇论文中提到了这一点。(流传在中国的一个笑话就是SCI代表愚蠢的中国思维——Stupid Chinese Idea。)
 
对医学研究者来说发表论文的压力更为巨大。甚至对于大多数在中国公立医院或诊所工作的临床医生,他们能否晋升也可能主要取决于SCI论文发表——不管他们看了多少病人。
 
既然要求这么高,大家只好想方设法发表论文。一些“急于求成或学术水平比较低”的科研人员就向SCI论文售卖公司求助,位于杭州的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非SCI收录杂志)的编辑、同时还是提高中国期刊监管的倡导者张月红提到。她还说,这些人用买来的论文代替了真正的研究,可谓“鱼目混珠”。
 
一方面,由于中国的很多晋升政策仅仅是累计科研人员的SCI发表论文数,而没有考虑到影响因子,一些论文售卖公司就主要在一些极低影响因子杂志上发论文,只要是SCI就行。另一方面,中国的研究机构为在高影响因子杂志上发表论文罕有地提供高达数万美元的慷慨奖励——这就意味着,向公司花钱买论文的研究人员有可能从他们的投资中获取回报。
 
论文推手
 
中国的SCI论文售卖公司还提供将已发表的中文论文翻译成英文论文的服务。(万方汇智宣传资料中明确强调了科研人员要避免提交能在PubMed上查到摘要的中文论文。)在名为“代写”的服务中,科研人员可以要求公司直接写一篇论文——这个任务有时候会分配到一些研究生手中——并且保证发表在一个特定刊物上。如果你太忙没有时间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没有时间按照杂志要求调整论文格式、参考文献格式和图表,没有时间投稿论文,或者没有时间回答清样中编辑的问题,这些都可以交给SCI科学论文服务中心(SCI Science Paper Service Center) 解决,他们的网站上是这样宣传的。
 
有些公司声称他们与一些特定的SCI杂志有合作关系,可确保论文发表。一家叫海信(Haixin)的公司的销售代表说,“我们依赖于我们的关系 (Guanxi)”——中国人通过利益交换以深化关系的一种概念。“简单说来,给他们钱就可以发。”至少有三家公司可以为已写好文稿并希望确保发表的研究人员提供帮助。其他公司称他们可以买到杂志的一些版面。有几家公司甚至可以明确告知论文发在哪个杂志的哪一期,即使论文还没有写出来。
 
中国的一家SCI杂志编辑说,杂志社经常会收到从同一e-mail地址提交的多篇文稿,他们会认为这些论文是代写的而直接拒稿。有些公司会盯上那些愿意做某种安排的杂志编辑。一位曾在一家被EI收录的中文杂志社工作了6年的编辑说,当他在杂志社工作期间,科研人员找他要论文的情况大概有10次,“他们要我把他们的名字加到其他作者的论文中去”,并暗示如果这样做的话会给予一定的报酬。后来,在他自己以教授的身份做审稿人的五年内,曾有一家SCIE杂志的编辑愿将他的名字加入一篇论文的作者列表中,作为交换条件,他需要代写一篇论文。
 
另一些编辑说他们从未听说过有其它杂志编辑与论文售卖公司有交易。对一个国际知名刊物的编辑来说,这样做的风险太大。“很多编辑都在努力提高他们杂志的质量,他们讨厌这种欺骗行为。”那位前EI杂志编辑说,“也许一小部分人参与了这些行为。”可是他强调,“但这完全破坏了学术环境。”
 
有一种可能的论文付费发表途径就是Chinese Medical Journal《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这是由中华医学学会主办的一份公开获取(open-access)杂志。我们联系的公司中有8家宣称他们可以帮助在这个杂志上发表论文,收费从1600美元到4600美元不等。就在我们十月下旬电话联系到这个杂志的编辑部主任汪谋岳之前,该杂志主页友情链接处一直挂有达晋(Sciedit)公司的商标,链接指向这家在广州的公司。正是这家公司的销售人员曾经给我们的调查人员发送过那份待售的论文摘要。但是汪告诉我们《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委会成员通过收费确保论文发表是“不可能的”。“中国的论文销售市场很大,因此出现各种五花八门的公司不足为奇。但是,我们的杂志社从未与任何公司合作以出售论文。”不久, 达晋(Sciedit)公司的商标就从该杂志网站的主页上撤除了。一位自称是达晋(Sciedit)公司法人的王先生拒绝回答任何公司与《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合作有关的问题。
 
全套服务
 
有些公司称他们不仅可以为客户准备和投稿论文,还可以提供数据。达晋(Sciedit)的网站上闪烁这样一条信息“无法置信:不做实验,也可以发表SCI论文。”
 
还有一个省时的方法:为那些想快速发论文的客户提供大量已写好的摘要。捷诚编辑翻译公司在它的公司网站上是这样招揽客户的:挂一篇仅缺作者的论文题目。一家公司的销售代表告诉我们的暗访人员,他们可以从湖南省的一家国家实验室里购买数据。
 
对那些担心自己大名会与那些有问题来源的数据沾上边的作者,很多公司提供基于已发表文献撰写荟萃分析(meta-analysis)或综述论文的服务。其中国分公司总部在上海的国际知名编辑公司Editage的市场销售总监Deborah Yang告诉我们,实际上在中国很流行写综述,因为不需要收集原始数据。2003年到2011年间,中国人在PubMed收录文献中发表的荟萃分析论文增长速度是美国同类论文的16倍,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中国论文总体增长速度。达晋(Sciedit)的Wang王先生称他公司网站上所说的不做实验就可发论文指的就是荟萃分析。他在给Science的e-mail中是这样说的,“我们不代写[论文],我们仅仅是帮助作者修改和进行语言润色。”
 
H&G IES公司的销售代表告诉我们的暗访人员,公司不仅代写论文,还可以保证发表在国际刊物上。H&G IES公司的主编Kevin Chang通过电话给我们解释了一下,“如果作者既没有数据又没有初稿,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帮写一篇综述论文……我们不编造数据。”Chang在后来的一封e-mail中更加谨慎,说H&G IES公司仅仅只是提供“编辑和咨询服务,而不是代写”。他还说那个销售代表“缺乏培训”。
 
对许多这样的公司而言,其规模可能比其网站上鼓吹的要小得多。H&G IES公司网站称它“起源美国,覆盖全球”。在我们联系Chang之前,公司一直宣称在法国、德国、日本、韩国、西班牙、越南都有代理提供服务。但是,公司网站仅有中文和英文两个版本,而且,网页上列出的唯一电话直到最近还是谷歌语音号码。Chang对有关公司规模的问题一直没有回应。
 
好几家公司的销售代表在和我们的暗访人员聊天时都提到,目前中国对这些公司所进行的论文买卖还没有相关法律条款监管。但至少有些时候他们是可以说到做到的,2012年8月21号,核心编辑(Core Editing)在它的博客上出售12篇论文的署名权,其中8篇是荟萃分析,4篇是原著研究论文,其中至少有两篇最后被中国作者发表在SCI杂志上。
 
我们多次联系这两篇论文的通讯作者(一篇发在OncoTargets and Therapy上,一篇发在Canadian Journal of Neurological Sciences),但他们都没有回应。我们给核心编辑(Core Editing)博客上的QQ信息服务相关联的邮箱发了一封e-mail询问此事,得到的回复是这样的,“我为我的博客内容无意中侵犯了一些作者的权益而道歉。著名的Science杂志对个人博客如此关注,是不是太小题大作了?”那个售卖论文的页面也随即被删除了。
 
发表的那两篇论文当时都还没有投稿,因此,很有可能原作者已将共同署名权转让给Core核心编辑(Core Editing)的客户。在OncoTargets and Therapy主编Hans-Joachim Schmoll给我们的e-mail回信中提到,他们杂志社正在调查这篇论文,如果它的作者署名确有问题,他们将考虑撤稿。Canadian Journal of Neurological Sciences编辑Robert Chen告诉我们他们杂志社也将采取类似措施。
 
还有一种售卖论文的方式是在论文被修回时添加新作者。这一方式正是利用了杂志社允许在论文发表的后续阶段添加作者的政策——有时,有些审稿人提出的问题需要相应回复,此时添加作者合情合理。如此这般,也就造成了共同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在中国飞速增长,曹则贤开玩笑说,这种现象如此普遍,以至可称作为一项“中国发明”。
 
万方汇智出售的那篇发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chemistry & Cell Biology上的论文作者名单变化完全没有引起任何注意。一般来说,如果增加了新作者,通讯作者应该向负责这篇文稿的编辑解释为什么要增加作者。该杂志的执行编辑Joanna Kargul在给我们e-mail中提到,这篇关于癌症的论文的通讯作者没有这样操作,因此,“作者署名的变化逃过了审稿人和责任编辑的法眼。”
 
在国外,由于编辑不知道这些论文售卖公司的手段,也就无法辨别这些买来的论文。Schmoll注意到很多编辑在处理大量来自中国的论文时都很矛盾,“我们不了解那里的大学,我们不了解那里的医院,我们不了解那里的研究所。”他说:我们能做的就是要么拒绝所有的文稿,要么按正常方式审理。
 
整改之风吹起?
 
今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在杭州主办了一个出版研讨会。参会者有来自全国的编辑。汤森路透的Stipp是这个会议的明星,在他用PPT介绍Web of Science(这是个包括SCI在内的广泛的引文数据库)是如何挑选杂志时,参会者涌向了大屏幕进行拍照,在介绍到中国入选杂志剧增时,现场掌声如雷。
 
近几年来,国际上在逐步减少对影响因子过度依赖。5月,来自78个科学组织的155位科学家签署了关于科学评价的三藩市宣言(San Francisco Declaration on Research Assessment)。这是一份2012年12月在美国细胞生物学协会会议上起草的文件(Science, 5月17号, 787页)。该宣言倡导大家不要用杂志影响因子来评价个人研究成就。中国科学带头人也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见本期1019页的述评)。汤森路透正在与中国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的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教育部合作,一起寻找评价作者的其他方法,比如论文的总引用数和授权的专利数等等。
 
打击论文买卖的一项更明确的措施就是提高作者署名权的标准。过去十年来,由于在国际医学刊物上发生了多起制药公司代写事件,一些顶级刊物已经采取了更严格的标准,要求在文稿提交时写清每位作者的具体贡献。一些杂志会要求其中一位作者从投稿开始到发表为论文的诚信及署名权“担保”。编辑们说,越来越多中国杂志警告作者他们与论文售卖公司不要有任何关系。
 
现任职于美国麻省伍兹霍尔海洋生物学实验室,并且每年还有部分时间在中国做研究的生态学家Jianwu Tang指出,通过同行评审而不是影响因子来评价学术成绩也会减少欺诈行为的发生。他解释说,“在特定领域,我们的同行都知道我们在做什么。”也有人指出,应该严惩那些在论文发表有欺诈行为的科学家。目前,这些公司和他们的客户这样操作还没有任何风险。一位编辑说,在中国现有政策条件下,“你(通过购买论文)所能得到的利益远远大于你假若被发现学术造假后所失去的。”
 
至于万方汇智通过e-mail送给我们调查员摘要的那篇论文,作者有一大堆说辞来解释最后作者署名的变动。在被问到为什么添加一位共同第一作者时,通讯作者王学东(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无锡附属医院)在e-mail中是这样回复我们的,“整个投稿过程都是第一作者完成的,所以,你所提到的事情,我不是很清楚。”他解释说是第一作者建议添加一位以前的同学,因为这位同学为本研究提供了帮助。至于万方汇智为什么可以售卖该论文的署名权,他写到,“我们也不知道他们是通过何种途径得到我们的论文摘要的。”
 
原第一作者王庆平(位于绍兴的中国医科大学绍兴附属医院)否认添加作者是自己的主意。我们电话联系他时他说,“添加共同第一作者是和其他作者讨论后的结果,不仅仅是我的个人主意。”我们把万方汇智发给我们的摘要也E-mail给他看了,他在回复中说他对90000元人民币(14800美元)把论文易手的提法感到震惊:“你说的不是日元吧?”
 
新加入的共同第一作者王昱正好位于当初销售商要售卖的作者署名位置,目前其行踪成谜。论文中她的单位是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但是没有提供电话号码,网站上除了几个医生评论网站,也找不到她的其他任何信息。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chemistry & Cell Biology杂志上的这篇论文看来是她的首篇在SCI杂志上发表的论文。让她没想到的是,这篇论文也会让她首次出现在Science杂志上。
 
----由李娇和马琼晖提供报道资料
 
 

编辑: zhongguox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