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札记:为什么王正敏院士麻烦不断

2014-01-15 15:08 来源:健康界 作者:万笑笑 王建秀
字体大小
- | +

学生举报恩师,这是学界金字塔世界发生的奇葩案例。举报者王宇澄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王正敏的“徒弟”,也是一手栽培起来的亲密助理。

如果事件已经足够乌龙让人无法忍受,那么留给学界的期待是什么呢?

诸位,中科院的回应苍白吗

近期,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教授王正敏被学生王宇澄举报后,舆论关注度不断发酵扩大。

据南方周末报道,王宇澄曾是王正敏的学生与亲密助手,举报内容涉及“论文数目造假、专著抄袭以及临床试验造假等多个方面,并指控王正敏利用不规范的专著、论文获得了院士头衔”。

2012年11月22日,王宇澄在该博客上发表了第一篇博文,题为《我的申诉》,之后的一系列博文详细地公布了他举报王正敏的证据与事件进展。2014年1月6日晚上,王宇澄更新了一篇题为《王正敏大院士,您导演的闹剧该收场啦!》的文章,又在1月7日上午被网站屏蔽。

现在看来,王宇澄的“举报努力”似乎初见效果。1月6日央视报道该事件后,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的刘新垣、戚正武、洪国藩、姚开泰4名院士向中国科学院写联名信,要求中科院对王正敏予以除名。他们四人正是王正敏2005年增选为中科院院士时,7名院士推荐人中的四位。

光明日报报道,中国科学院7日回应媒体报道,称“对日前媒体报道的一些投诉信未涉及的新问题,正在了解相关情况,并将严格按照有关程序处理此事”。

动机,谁也说不清

事实上,举报者和被举报者孰是孰非,在媒体的掺合下已经无法论证。

首先,举报者的动机模糊。按照南方周末的报道,学生王宇澄“认为自己在导师评选院士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却未获回报”。

“我帮他申请上了院士,他却抛弃了我。”王宇澄称。南方周末报道称,王正敏在当选院士后对自己多方为难,导致他在医院难以立足,这是他愤而举报的原因。

王宇澄认为他力助导师称为院士的“汗马功劳”包括:2003年被聘为王正敏的秘书、甚至打理其邮箱;王宇澄动用其亲属帮助他寻找到了两位院士推荐人。“原本,推荐王正敏的院士中有人过世了,推荐人不足,王宇澄有亲属在中国科学院工作,就帮助联系了两名院士推荐人。”王宇澄还帮着王正敏去与推荐院士做沟通。

但是,王宇澄在“科学网”博客自述称,“自2010年我基于自己的道德良心和正义感,开始举报我的研究生导师、王正敏教授(院士)学术不端问题以来,受到他的无情打压和多方迫害;对此,我也据理依法与他进行了不懈地坚决抗争”。

对比之下,王宇澄在博客中开篇“基于自己道德良心和正义感”与媒体报道出的举报动机充满悖论。

举报者王宇澄想不想当院士

这个问题只有王宇澄本人来回答。不过,如果成为院士,这个荣誉将伴随终身,而且也有可能成为年轻院士的举荐者。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以下简称“《章程》”),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

不过,要成为院士在当下并不容易。中国科学院增选院士每两年进行一次,每次增选总名额不超过60名。各学部每次增选名额的分配,由院士大会的常设领导机构根据学科布局和学科发展趋势确定。

《章程》规定,院士候选人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推荐,不受理本人申请。一、院士直接推荐候选人。每次增选,每位院士推荐候选人限额不超过两名;获得3名或3名以上院士推荐为有效。二、国内各有关科学技术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中国科协所属一级学会,按组织系统推荐候选人。此类候选人,必须经过其主管部门、中国科协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初选。

每位院士最多推荐2名候选人。2003年增选时,要求65岁以上的候选人需有6名或6名以上院士推荐,且至少有4名院士所在学部与被推荐人相同方为有效。

当选院士还必须接受投票。根据《章程》,选举实行差额无记名投票,差额比例为百分之二十。各学部参加投票选举的院士人数,应超过本学部院士人数的二分之一。获得赞同票不少于投票人数三分之二的候选人,按本学部应选名额,根据得票数依次当选,满额为止。选举结果分别由各学部常务委员会检查确认,经院士大会常设领导机构审议批准后,以书面形式向全体院士通报。

院士的权力谁能拿走

如果搜索“院士黑幕”、“院士造假”这些关键词,院士问题并非新鲜事儿。2006年,深陷囹圄的四川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魏于全被方舟子人指控论文造假,无实际证据最终作罢。

许多因素导致院士权力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这些因素包括院士队伍扩大、科技作用加大、政治因素介入、人力资源需求增多、科研越轨行为发生、收入提高、社会更加开放透明,等等。

事实上,成为院士这一终身荣誉后,拥有的权力包括:学术权力、名人权力、行政权力、团体权力、政府权力和待遇权力。研究指出,当各种权力集于一身且超出专业领域之外时,仅仅依靠院士自己的道德修养和院士群体的自我约束已经无法控制权力的行使。

也正因为如此,媒体所揭露的院士问题被社会广为诟病。早有业内人士提出,应该取消院士终身制、分开院士荣誉职业、院士选举权独立等问题。

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要求“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

没有以后的以后

最后,笔者留下一个悬念:如果说论文的事情是学界原罪,那么王正敏事件会成为院士退出的导火索吗?

 

编辑: zhongguox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