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引用分析来衡量研究影响力

2013-10-11 00:00 来源:意得辑 作者:
字体大小
- | +

T科研形势正在快速演变。大学院系全体成员庆祝同事成功发表论文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1以前,科学家们只需要将发表的数量看作是其学术地位的衡量标准。如今,关注点正在逐渐地从研究人员有无发表论文转向他在什么地方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对整个科学界和世界产生了多大影响。2

您该如何衡量一份科研论文的质量呢?更甚的,您如何能确定您的研究成果是否产生影响且被认为重要呢?有一种客观的方式就是通过引用分析。

 

Why count citations in the first place? The list of references directing readers to prior relevant research is considered a fundamental part of any research paper.3 A reference or citation is a form of acknowledgment that one research paper gives to another. Research is additive—scientists build on past work to discover new knowledge. To identify gaps in existing research and choose a research topic, researchers read the relevant published research and use this existing material as a foundation for arguments made in their own research papers.

 

为什么认为引用是第一位?

引导读者查阅先前相关研究的参考文献列表被视为是任何科研论文的基本。3 参考文献或引用是一篇科研论文对另一科研论文表示认可的形式。研究成果是累积的结果——科学家立足于过去的论文去发现新知识。为了确定现有研究中的不足并选择一个研究课题,研究人员需查阅已发表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利用现有资料作为其自有科研论文论点的依据。



  • 期刊排名:期刊通过统计其发表论文在其他期刊中的引用次数来排名。期刊评级指标通常昭示着期刊的声誉。根据《期刊引用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汤森路透出版),这些指标当中最有名的是期刊影响因子。期刊影响因子 是以一期刊中所有文章在特定时段内被引用的平均次数做计算。5
  • 研究人员评级:目前有好几项指标在衡量。研究人员通过统计其个人论文在其他已发表论文中的引用次数来评级。这些指标也用于评价研究人员,以作出雇佣、终身聘用和奖励等决定。正在普及的研究人员评级指标为h指数,6该项指标通过考虑综合研究人员发表的论文篇数和这些论文被引用的次数来计算。
  • 文章评级:文章评级引用统计可准确评价一篇特定论文的质量和影响(不论作者是谁)。可不幸的是,由于获得这些数据任务繁重而费时,几乎不考虑该项指标。7
  • 大学和国家评级:目前有考虑了大学和国家的整个科研成果的排名数据库,通过可引用文献、单篇文献的引用次数和总引用次数等指标进行。这些指标将有助于确定哪些大学和国家拥有最多和/或最佳的科研成果。例如,Scimago Research Group(http://www.scimago.es/)公布的学校与国家评级年度报告。.
 

引用分析能如何帮助您?

如今,研究人员面临着日渐增大的发表压力。学院院系也被寄望能达到特定水平的论文发表量。显然,在个人和学校科研成果质量评估方面有许多利害攸关的情况。考虑到这点,政府、基金机构、职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正在寻求简单而客观的方法以在最短时间内评定日渐增多的研究成果。为此,他们正在日渐转向采取引用分析,已获得客观的影响评估参数。



引用分析的缺点

采用引用分析时,应当记住以下几点限制:3、7: 

  • 引用分析忽视了学科之间引用率的不同,即,在一定时段内各学科之间引用形式不同。
  • 引用分析忽视了书信和个案报告等某些手写型式所提供的引用范围不充分且通常参考文献列表较短这一事实。
  • 未考虑引文的观点;为了尽可能地有利于正面引用(用于支持正在提出的主张)而给出负面引用(用于反驳先前的主张)。因此,甚至一篇论文,引用它仅仅是为了反驳它,却可在引用分析方面对论文作者产生带来益处。
  • 引用分析未考虑到作者在多名作者共同完成的论文中所做出的贡献:此类引用与在单一作者论文中所作出的贡献所产生的功用是一样的。不管作者个人贡献多大,引用分析对一篇论文的所有作者给予了同等地位。

因此,仅仅依靠引用数据无法全面了解研究成果。虽然引用分析使用简便,但应谨慎使用,以免因不加辨别地使用而使之遭到诟病。3理想的做法是,应当将引用分析作为用以评定已发表研究成果实际质量和影响的专家评审健全制度的补充手段使用而非取代后者。8

引用分析的未来

由于越来越多的期刊和知识库转向网络版,如今,点击几下便可获得数字信息。随着研究论文的链接工具和数字档案的到来,与从前相比,可更加轻易地检索到科研文献。因此,仅预计寻求引文数据的研究人员将继续增多。在这种情况下,研究人员无法承担削弱引用分析的重要性。

因此,您下次准备晋升或申请新职位时,应考虑使用引用分析证明您具备资格。采用Web of Science等在线数据库提供的引用统计功能编纂您的引用数据,并利用多个引用指标突出您的研究成果。

>>原文出处

编辑: 李惠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