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与公共健康

2013-09-28 01:46 来源:科学网 作者:叶 水送
字体大小
- | +

很多人仍沉浸在2012年英国科学家约翰?格登爵士和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的获奖情形,当获奖的山中伸弥声称自己在得知消息时还在修理洗衣机,一切来得如此平静,而他们的研究成果却在改变这个世界。2013年的诺奖又开始来袭了,生理学或医学奖将在北京时间10月7日17时30分在卡罗琳学院揭晓,这也是今年第一个揭晓的奖项。诺奖为什么存在这一奖项?究竟百年诺贝尔是如何改变人类的生活和健康?诺奖对这一领域的误解有哪些?让我们好好回顾一下诺奖在对这个领域的解读吧。

生理与医学奖的由来

诺贝尔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遭受身体欠佳影响,他饱受消化不良、头痛以及抑郁症的困扰,直至最后遭受心脏病发作的剧烈疼痛(心绞痛),而走到生命的尽头。目前,对他为什么会在年轻的时候就遭受健康问题,并不是很清楚,可能是来自劳累过度或严重的精神压力。另外,尽管他对工作充满热情,他曾说,“我的家就是我工作的地方,工作无处不在”,然而他仍常常感到孤独,这种感觉甚至在度假的时候也挥之不去。根据诺贝尔委员会官方网站报道,诺贝尔当年设置这个奖项与其自身健康有很大关系。

为什么是卡罗琳学院

卡罗琳学院建立于1810年,目前是瑞典最大的一所单一医学院,但当时它并不起眼,由一个小医学院和一个甚至培训一下理发师等非专业人士就可做截肢手术的医疗职业学校合并而成。当时卡罗琳学院在一些医学科目上甚至没有考察学生的资格,于是这里的学生不得不去乌普萨拉大学去学习,当时乌普萨拉大学的教授都建议关闭卡罗琳学院,将所有资源集中于乌普萨拉大学。尽管卡罗琳学院当时知名度不高,但是卡罗琳学院有J?ns Berzelius和Anders Retzius这两位医学大家存在,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诺贝尔的选择。当1896年诺贝尔在其遗嘱上称将生理学与医学奖让卡罗琳学院来颁发时,激起了很多人的反对,诺贝尔坚持自己的想法。回想当前,诺贝尔选择卡罗琳学院是正确的。事实上卡罗琳学院也对诺贝尔“挑剔”了一回,因为卡罗琳学院当时并不知道诺贝尔对生理学的兴趣,后来是通过一位卡罗琳学院的生理学者的释疑,卡罗琳学院才接受了颁发这一奖项的邀请。

军方背景与早期获奖者

早期的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获得者几乎都有军方背景,这可能与那个战争纷纭的时代紧密相关,这样的获奖者有埃米尔?贝林(Emil Behring)、罗纳德?罗斯(Ronald Ross)、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Santiago Ramón y Cajal)等人。

在那个战争纷纭的时代,战场上的士兵往往是各种疾病的侵袭的对象,一方面患病的士兵既是研究者很好的研究对象,同时军队的财力支持能够让他们安心地进行科研工作。这在第一个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获得者埃米尔?贝林身上能得到很好的印证。他家里有13个孩子,由于家庭的负担,贝林1874年才进入柏林威廉皇帝军医学院(20岁),这使得他的研究有财政上的支持,之后贝林因对血清疗法的研究,特别是在治疗白喉应用上的贡献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然而贝林后来不幸染上肺炎,于1917年在马尔堡逝世。

传染病与诺贝尔奖

早期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得者几乎都是在与人类健康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的学者,这是一个既能探究生命,也能减少人类死亡的领域,所以早期诺贝尔委员会颇为关注这个领域。传染病是当时人类的一大“天敌”,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如下罗列出早期诺贝尔获奖者在传染病领域的关注:

当时疟疾四处横行,这种传染病当时每年至少有3亿的患者,300万人死于疟疾。英国微生物学家罗纳德?罗斯在深入疟疾猖獗的西非地区,发现蚊子是传疟播疾的媒介,他在蚊子的胃肠中发现了疟原虫的卵囊,而疟原虫会在雌性蚊子体内繁殖,再到唾液腺,咬人时会注入皮肤。他的发现为控制疟疾的传播和防治创造力条件。另外,在疟疾研究方面,夏尔?拉韦朗(Charles Lavera)发现疟疾是由一种原生动物(疟原虫)造成,这也是第一次发现原生动物具有造成疾病的能力,由此他也获得了190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德国免疫学家,化学疗法的奠基者之一保罗?埃尔利希(Paul Ehrlich )早年在科赫领导的传染病研究所任职,发明结核菌的抗酸染色,帮助贝林生产白喉抗血清,晚年专攻化学药物治疗传染病的研究,发明治疗梅毒的有效药606(砷凡纳明),与梅契尼科夫共获19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比利时免疫学家和微生物学家朱尔?博尔代(Jules Bordet)因发现百日咳杆菌,并发明了百日咳杆菌菌苗。法国细菌学家查尔斯?尼柯尔(Charles Nicolle)曾经因为关于辨认出虱子为斑疹伤寒的传染者,共同获得192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32年德国病理学家与细菌学家多马克用维也纳化学家格尔墨合成的红色百浪多息(磺胺类药之一种),在小白鼠身上试验,证明能阻止葡萄球菌及溶血性链球菌的感染,对百浪多息抗菌作用的发现,使得瑞典皇家医学院授予他193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青霉素的发现,是人类寿命革命的第二次最为重要的发现,将人类的平均寿命从40岁提高到65岁。它是一种具有强大杀菌作用的药物,结束了传染病几乎无法治疗的时代;亚历山大?弗莱明与另外两位学者共同分享了194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病毒世界的解密

第一个已知病毒是烟草花叶病毒由荷兰微生物学家马丁乌斯?贝杰林克1898年发现,这种由蛋白质形成的衣壳,包裹的一段DNA或者RNA,甚至没有任何的遗传物质的亚显微粒子,长期与人类共存,历史上有几次甚至将人类逼上了“绝路”。在112年的诺奖历史中,其中有7次生理学或医学奖是直接颁发给在病毒研究领域获得的重要研究成果的学者。

1954年,约翰?恩德斯(John Enders)、弗雷德里克?罗宾斯(Frederick Robbins)和托马斯?韦勒因(Thomas Weller)“发现脊髓灰质炎病毒在各种组织培养基中的生长能力”而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奖。

1966年,美国生物学家裴顿?劳斯(Peyton Rous)“发现诱导肿瘤的病毒”而或的诺贝尔奖。次年美籍意大利学者萨尔瓦多?卢瑞亚(Salvador Luria)因“发现病毒的复制机理和遗传结构”也获奖。数年之后,美国学者霍华德?马丁?特明“发现肿瘤病毒和细胞的遗传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将诺贝尔奖斩获囊中。自此病毒的遗传复制及病毒与肿瘤之间的关系也逐渐理清。

1989年,哈罗德?瓦慕斯和迈克尔?毕晓普“发现逆转录病毒致癌基因的细胞来源”,1997年,史坦利?布鲁希纳“发现朊病毒——传染的一种新的生物学原理”。2008年,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分别发现了“导致子宫颈癌的人乳头状瘤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未来的诞生诺奖的领域

基础理论研究和新技术新发明一般是诺奖钟情于领域,但是根据科学网上的专家预测,光这两项就可分新病原体、血型、激素、维生素等数十个领域。汤姆森路透也在最近两天推出自己的预测信息,另外在查找相关信息Understanding Animal Research9月份公开的一篇文章,也颇让人关注。

维克托?安博斯(Victor Ambros)、加里?鲁弗肯(Gary Ruvkun)以及戴维?鲍尔库姆(David Baulcombe)三位学者RNA干扰(RNAi)方面贡献卓著,但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失之交臂,但是生理学领域的所有人都不会反对将200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他们。他们还获得了富兰克林奖章(Franklin Medal)以及拉斯克奖(Lasker Awards)。足以证明他们在这个领域中的重要贡献。另外,光遗传学正在脑神经生物学领域刮起阵阵旋风,它能使科学家能够利用光打开或关闭大脑中特定神经元,从而控制大脑的功能,让其在脑科学上展露头角,但是目前尚未通过此法有任何的重大发现,所以他们可能要等到2030年才能够获得诺贝尔奖了。此外,分离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VEGF)纳波莱奥内?费雷拉(Napoleone Ferrera)和发现肠道微生物如何工作的杰弗里?戈登(Jeffrey Gordon)也是热门人选。

IEA对诺贝尔的不满

尽管早期很多学者在传染病领域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斩获囊中,但是由于诺贝尔委员会遵循诺贝尔本人于1895年在成立该奖项之初对筛选候选设置了一些约束性条件。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例如在传染病学领域,近年就很少有学者获得诺贝尔奖,国际传染病协会( IEA)于是成立Richard Doll Prize以奖励长期以来致力于传染病对公众健康影响的研究。2008年,法国传染病学家Nubia Mu?oz成为该奖项的第一个获得者。

实验室主任的争议

由于诺贝尔奖一般办法给实验室的主任,而真正对实验有贡献的人,反而未能获奖,这从而也让诺贝尔奖饱受非议。现在让我们盘点一下,这些争议的事件背后的故事吧。这部分内容直接引用维基百科:

第一个事件是胰岛素的发现,19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苏格兰医师约翰?麦克劳德(John Macleod)和加拿大科学家弗雷德里克 班廷。事实上,查尔斯?贝斯特(Charles Best)才是该研究的主要贡献者,然而他却没有获奖。

赛尔曼 瓦克斯曼因发现链霉素和其他抗生素而获得1952年的诺贝尔奖,但忽略了与他一起发现链霉素的亚伯特?斯卡兹(Albert Schatz)。于是亚伯特?斯卡兹对瓦克斯曼提起了一项关于链霉素发现过程的细节与功劳的诉讼。最后的结果是斯卡兹拥有实质上的获奖,并且与瓦克斯曼同时成为官方认可的链霉素共同发现者。后来瓦克斯曼把诺贝尔奖奖金赠给罗格斯大学做研究基金。

菲力浦 夏普及李察 罗勃兹(Richard J. Roberts)因为发现断裂基因及遗传工程机制而获得1993年的诺贝尔奖。其他科学家(包括詹姆斯 杜威 沃森及诺曼 戴维森)认为与李察?罗勃兹一起合作研究的周芷也应该一起获奖。周芷在1976年利用R-团环技术来测定腺病毒RNA的长度与这些RNA在基因上的确实位置,并因此发现断裂基因。后来她在长岛的冷泉港实验室具续进行研究,并与罗勃兹共同发表研究结果。

结语

在这荣耀之路上,科学家成为浓缩人类进步、探索未来的精华,并照亮后人前进的方向。尽管诺贝尔奖并不能真正地反映人类对公共健康的关注,有时甚至对奖励者带有偏见,但是这些都不能阻挡诺奖成为激励一代代科学家不断探索未知生命的动力之源。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zhongguox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