拷贝和剽窃:CC-BY和开放获取的后果?

2013-09-27 00:51 来源:科学网 作者:黄 晓磊
字体大小
- | +

前些天我作为执行编辑处理某开放获取期刊的一篇稿件,作者在致谢中说他们文章前言部分的第一段(117字)完全引用自他们几年前在PLoS期刊发表的一篇论文。因为PLoS期刊发表的文章都使用CC-BY协议,作者们觉得这样的引用没有问题。CC-BY协议是最宽松的开放共享协议,允许对该协议下的内容被无限制的使用、传播、复制等,哪怕是商业用途,前提是要注明原始作者和原始出处。

但我还是有些疑问,即使使用的内容遵循CC-BY协议,难道在科技论文里面可以整段的拷贝?于是我给编辑部发邮件,问他们对这事儿的看法。编辑部两个人回复了我:出版编辑说CC-BY协议确实允许作者这样做,但完全拷贝用于前言的第一段,恐怕不是好的做法;主编则说作者们的做法符合CC-BY协议,只用一段好像可以接受。

我之前虽然知道大多开放获取期刊都采用某种CC协议,比如PLoS和BMC期刊采用CC-BY让发表的论文最大程度的共享,但没怎么考虑过这协议会不会有什么负面影响。这件事儿让我禁不住有了更多的疑问:整段拷贝(CC-BY内容)在发表学术论文时真的应该被接受吗?如果被接受,那么拷贝或引用多少内容才能不被接受?或者说,传统出版模式里面所谓的抄袭,跟CC-BY内容的大量使用,区别在哪儿?

如果在传统期刊发表论文,比如Wiley和Elsvier的大部分期刊,作者们往往被要求签署一个版权转让协议,把版权归出版商所有。学术界对这种做法一直觉得很不爽,我辛辛苦苦做出来的成果怎么版权归你出版商了。于是作者们斗争了很多年,出版商才开始使用某种协议把版权还给作者。但在CC-BY模式下,作者们不但把自己的版权交给了出版商,更是交给了全世界。实际上,完全开放模式对其他人的好处远大于对作者自己的好处。试想,如果基于CC-BY协议发表的论文被其他人错误的使用(比如内容被不恰当的引用),会不会给原作者的声誉有所影响?于是也就不难理解,在Taylor & Francis所开展的一项调查中,大多作者倾向于选择对内容使用有所限制的协议,而非完全开放的CC-BY。

对CC-BY内容不恰当的使用可能导致剽窃等学术道德问题。2013年5月,The Scientist发表了一篇调查报道,称两个开放获取出版商Science Reuters和Insight Knowledge分别在其刊物Science Reuters和Insight Biomedical Science上面发表已经在PLoS期刊和其他期刊上发表过的文章,但丝毫没有提到文章的原始出处。比如,Science Reuters 2010年第一卷第五期上面的两篇文章,跟Asian Journal of Biochemistry 2006年第一卷第一、二期上的两篇文章完全相同。这算什么鬼。一方面,如果使用了CC-BY内容但不注明原始出处,是不合规范的。另一方面,会不会存在作者在不同期刊重复发表的问题?

开放获取和开放协议有其好处,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垃圾”出版商的泛滥,比如科研道德问题。这里也请教出版界的老师们:整段拷贝CC-BY内容在发表学术论文时可以被接受吗?拷贝或引用多少内容才能不被接受?在学术论文中大量使用CC-BY内容,跟抄袭的区别在哪儿?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zhongguox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