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椒、教授、院士都在指望谁出成绩

2013-08-20 21:01 来源:科学网 作者:喻 海良
字体大小
- | +

前几天,写了一篇《非211、985大学博导也能培养一流博士生》。在评论中,许垒给了这样一段评论:“我现在感觉二流学校可以培养一流硕士,因为这些硕导为了完成自己的任务,费了很大精力在硕士身上。这一点是211\985高校的博导做不到的”。个人感觉很有道理。

现在在重点大学里面,对两类人是重点培养对象。首先是本科生。对于本科生教育的重视,可能来自教育部的本科生教学质量评比。也因此,很多学校都明确要求教授必须给本科生上课。加强本科生教育,一方面提高本科生就业率,二是为了吸引更多更优秀的高中生来学校就读。第二类,就是博士生。博士生学习年头长,每一个学校都可以“名正言顺”地要求每一个博士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若干。这些都是提高学校学术地位的重要资本。所以,现在很多学校的优秀博士生待遇已经达到“教授级”。在中间的硕士生,就不好说了。根据导师级别的差异,待遇大不相同。

由于上面这一个现象,我突然想写写国内大学各个级别的教师都指望那些人出成绩的。

首先是普通大学里面的副教授以及重点大学里面的讲师。这些人中,绝大部分应该属于青椒,或者青椒级。对于他们,没有独立指导研究生的“机会”。也因此,能够帮他们“干活”的人就只有那些高年级本科生。在学生大四毕业设计的时候,安排他们磨磨试样,测测力学性能。由于这些人没有任何经验,绝大部分人对试样制备、数据分析的能力是欠缺的。因此,指望帮点小忙还是可以的。另外,他们绝大部分人没有资金聘用实验员、助手。也因此,他们只能指望自己。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请人协助做实验、自己分析各种数据、自己撰写论文、自己投稿、自己修改,自己发表。这或许是绝大部分青年学者必须经历的阶段。

第二是普通大学里的一般教授和重点大学的副教授。这些人手头上已经拥有一小部分的资源,偶尔也能申请得到一个国家自然基金,运气好,也可以拿到一些横向课题。对于他们,由于没有博士生招生资格,硕士生是他们最宝贵的财富。所以,他们会想方设法地去帮助这些硕士生,让他们在学期间多出一些成绩。的确,学生和老师,绝大部分都是绑在一起的蚂蚱。在很多省级优秀硕士毕业生,他们的导师就是属于这一级别的。当然,对于他们,通常都是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和学生一起完成实验,并一起分析数据,学生(部分是自己)先撰写论文草稿,老师修改,一起发表。针对这个现象,如果是想硕士毕业后参加工作,并希望能够被导师直接指导学到一些知识,应该选择他们。

第三类,普通大学的重要教授、重点大学的普通教授、清华北大的部分副教授。这些人都是博士生导师,很多都有自己的团队,自己的实验设备。因此,对于他们,想的最多地是把团队中最能创造“价值”的那部分人的潜能发挥出来。很显然,博士生是首选,优秀硕士生是后备(如果表现好,通常都会被想方设法留下来读博士)。对于学习成绩一般的硕士生,他们可能会安排高年级的博士生或者团队的青年教师指导。我听过很多这个级别的教授的评价,“两年制硕士,前一年上课,后半年做实验,再半年找工作毕业,重要的课题都需要好几年,所以,只能安排一些简单的工作”。当然,对于博士生,他们还是非常重视的,的确,自己要去找项目,每年都有很多的课题要申请、结题,所以,具体工作都只能指望博士生完成。因此,年轻的博士生,如果真想被导师直接指导,建议选择这级别的老师。

第四类,部分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领导、***及年轻院士。这些人都应该属于团队领导,因为太忙,很多人学校都配有秘书。他们一年之中,绝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开会、课题验收、成果鉴定、报奖跑关系;还有一部分时间用在“统筹规划”各种重大项目。很多时候,即使是课题申请,也都是团队里面的年轻教授帮助完成,所以,除了特别优秀的博士生,大部分学生是很难得到长时间指导的。所以,如果自己觉得比旁边的人都优秀那么一点点,就选择找他们做导师,只有这样,才不会辜负“导师”这个名称。

说到这,必须补充一条。其实国外的教授也是这样的,他们每天都很忙,要出成果,只能寄希望于博士生。所以,优秀的博士生,无论在哪里,都一定会非常“抢手”的。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zhongguox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