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中研究思路有很重要的地位,是影响研究水平的最重要因素。一个学者和一个学术机构的档次往往决定于这个学者和研究机构对思路的水平和优劣的把握能力。许多研究思路,因为存在这样那样的因素,不一定可以最终获得发表的机会。有的因为条件不具备,有的是因为存在先天不足,有的是因为研究设计存在缺陷,也有的被更理想的思路取代。可以这么说,研究人员大多数都会有一些失败的研究思路,没有经历过失败的学者是很难获得进步的。这里举几个自己曾经失败的例子,也许可以给一些研究新手提供点借鉴。
一、高压氧的神经营养作用
这个思路是在10年前提出的,因为看到有人提出用高压氧可以促进PC-12细胞突起延长,于是根据个人的理解,就觉得这个想法不错,提出高压氧具有神经营养作用。其实,促进PC-12细胞突起延长和神经营养并不直接相关,许多不良刺激都可以导致这个细胞的分化,高压氧作为一种不良刺激,引起突起生长并不意外。这和在体神经营养更没有直接关系。后来的研究并不是否定这个思路,而是因为研究平台不具备,最终这个研究没有取得预期结果。后来在这个思路基础上,看到有学者提出人体高压氧可以动员造血干细胞的作用,又提出可能具有促进神经干细胞的作用,而且用这个思路申请国家基金,虽然进入二审,但最终失败,这个思路也就最终放弃。不过这次失败也是好事,次年因为缺少项目就更换为主攻氢气生物学效应研究,经过连续两年申请,获得氢气生物学研究领域国内第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二、用抗体来治疗糖尿病
基本思路是听过几个关于核酸疫苗的报告,觉得十分有意识。根据抗体的介绍,任何蛋白理论上都存在多种类型的抗体,其中有的抗体可以具有某些功能,例如可以结合特异受体上产生配体样效应。当时的思路是,可否用核酸疫苗动员出胰岛素抗体,筛选出可以特异激活胰岛素受体的抗体,那么这种疫苗就可以作为治疗糖尿病的作用。但是,这个思路存在一个缺陷和危险,因为一旦抗体产生,有可能导致胰岛素受体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胰岛素抵抗。但这个思路最终没有实施。
三、盲人视觉皮层功能
这个思路是我2001年在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数学所作博士后期间提出的想法。当时已经有相关文献报道,前人用脑电图、血流和PET技术进行了早期探索,我们提出可以用脑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来研究这个问题。说来简单,盲人,特别是先天无光感的患者,其大脑皮层原本负责视觉的大量皮层并没有因为没有视觉而萎缩,仍是有功能的,那么这些功能都是那些,这值得研究。而且盲人的其他感觉如听觉往往比普通人更敏感。早期研究发现有一些听觉会利用荒废的视觉皮层形成更理想的分辨能力。开展这个研究可以对人类大脑的可塑性提供很有价值的数据,对深入理解人类大脑功能也十分有用。可惜这个工作因为条件和时间限制只进行了少量数据采集,没有深入开展。不过一直认为这个工作很值得开展。后来看到美国一些学术机构仍在持续开展这方面的研究,至少说明当时我们的判断有一定合理性。
你告诉某人一个想法,若干年后他甚至可能觉得你在剽窃他的思路。遇到这种情况,不必在意。因为人是容易选择性遗忘和选择性记忆的动物,总容易轻信自己的大脑,我们自己也经常犯类似错误,谁让我们是人这种动物呢。尽管分享思路肯定有一定风险和遗憾,我个人对科研思路的看法是尽量多交换交流,学习到别人的思路尽量通过论文发表、学术会议等渠道对来源进行标记,以显示对原始思路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