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重要还是论文重要?

2013-07-18 23:16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1. 论文是成果,课题只是个途径
 
高校教师有三大职责:创造新知识、培养好学生、服务社会。对于研究性大学来说,创造新知是最重要的职责,要拓宽知识的边界(expand the boundary of knowledge),增进人类对某些事物的理解。因而论文作为科研成果扩散的最主要的形式,理应是最重要的。课题是什么?课题只是说你负责做一件事情,仅此而已。论文是途径,是拿到钱后去做某项事情,仅此而已。当且仅当课题取得了成果,增进了新知,那才算是你的贡献。否则,主持过课题能算是学术贡献吗?如果这样,那写过投向AER的论文,是否也算是贡献呢?
 
2. 论文是拿着写出来的东西给别人看,课题是拿还没有做的事情给人看
 
因而课题具有更强的信息不对称特征,容易高估或低估教师成就,误差很大。我们看到,在课题中,很多老师的科研能力被高估了,又有好多老师的科研能力被低估了。
 
3. 论文的竞争审稿更为严谨,课题容易草菅人命
 
要发表顶尖的期刊,需要多次审稿、多次改稿,多数审稿人基本上都是这个领域的专家,而且都是细细读你的文章的。而课题呢,在几个关键环节,就是上会讨论,一天决定数百个课题的命运,能经过认真琢磨吗?
 
4. 课题容易产生马太效应,造成学霸学阀和学棍
 
既然课题申请书根据你没有出来的成果判断,没有具体的细化的研究步骤和结论等,所以对课题进行判断,往往依据的是前期的研究成果。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如果你命中过国家课题,OK,说明有能力,会再给你一个课题;如果你没有命中过国家级课题,评审人会觉得你“项目经验不足”,于是这就导致了拿到课题的人,会更容易拿到新的课题,;而拿不到课题的人,可能一直拿不到课题。
 
5. 课题偏向老的知识,论文偏向新知识
 
如前所述,课题依照过去判断将来,所以年龄大的人,更容易胜出!所以,你会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的是,那些写不动论文的老老师,照样会命中一个个课题,而主持的课题,是30年前的老话题!即使那些能写东西的老师,也往往中课题的密度大于中论文的密度。
 
6. 课题可能会产生严重抄袭和重复申请,而论文不会
 
课题申请书是不对外公布的,因而抄袭是没有人知道的;而论文公之于众,抄袭很容易被发现。所以很多课题申请人,申请很多课题,用的申请书变化不大。你能想象,如果论文不让别人看,会有多少人重复发表吗?如果那样,很多人一辈子就写一篇论文,然后不停发表啦。---那你能估算出,会有多少人重复立项吗?
 
7. 课题更容易滋生腐败和利益交换
 
课题,与论文很大的不同是,需要将前期成果列出!国家自然采用实名制,即使国家社科基金,隐藏了作者姓名,但照样也可以根据申请人列出的论文成果判断申请人是谁。于是,就会产生你今年照顾我,我明年照顾你的事情。于是很多人,在还没有上会就知道自己课题必中,而很多人,傻傻地等待奇迹的发生。
 
8. 重视课题,必将会造成资源配置扭曲
 
课题是通过申请书来拿钱,因而竞争主要在申请书的准备上,因而为了竞争胜出,大家会争相将时间投在申请书上,从而造成“重申请轻执行”的结果。我们看到好多学校的老师,每年,都花好几个月的时间申请课题,都在做无用功,时间资源严重地扭曲了。这样,他们貌似走了一条最近的道路,实际上是距离学术成功最远的道路。
 
9. 课题有身份歧视
 
正因为课题反映的信息不足,所以课题必须借助其他信息来判断申请人的科研水平。例如有些课题必须要求正高级推荐、有些课题必须副教授、而重点课题或重大课题申请人必须主持过好几个国家级项目。这样做的确是稳妥的,避免过多的金钱砸到一个不能胜任的人手中,但这样做,也直接导致了中国学术难以进步!年轻人很难胜出。我们要想一下,论文发表为什么几乎没有这样的歧视?论文发表为什么没有规定让教授写推荐信,或者要求“该论文期刊只登载副教授职称以上的文章”?因为大家看论文水平就足以决定发表了。有歧视的,就是不公平的。
 
10. 将课题视为成果,会产生重复计算
 
课题不是科研成果,课题是告诉别人你想做什么成果!如果课题算是成果,那么依据课题的经费支持发表的论文也算是科研成果,是否存在重复计算的问题?

编辑: zhongguox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