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放榜时

2013-06-30 22:39 来源:科学网 作者:金 冬雁
字体大小
- | +
清晨慢跑在位于加拿大蒙特利尔市区宁静而美丽的麦吉尔大学校园,心旷神怡。想起昨天早上六点十八分香港研究资助局普通研究基金每年一度的放榜时分,忽然有种冲动想写下来同大家分享。
 
昨天早上当地时间六点十五分是香港时间星期五下午六点十五分,按照我临时的推算估计六点可能是放榜时刻,一试研究资助局网果然大塞车。好不容易登上自己的帐号,显示我的基金已中标,但细看原来是去年的,记录还没有更新。心想可能要再等十二小时,已打算放弃。暗中也有诈胡的心理准备。到六时十八分在搜索引擎发现原来搜不到2013年数据可能已加入,我第一时间连续搜的,其实不是我自己,而是我一位同事是否中标。我希望他中标的愿望,甚至比希望我自己中标更强烈。按我的分析,他中标的机会应该很大。如成功是对他辛勤努力的一份应得的鼓励,也略为增加他在香港学术界继续发展的机会。可惜事与愿违,我自己以4.5分(满分是5)中标,同事则以3.5分落败。我心中很失落,为同事感到不值。迅速向同事取得评委会评语作初步研究和比较,发现给他的评语比给我的更好更正面,我心中更为他感到深深不愤。我很不满意我们的基金评审制度未能更支持年轻有为的同事。
 
青年学者在香港发展很难,需要面对很多挑战。我们的基金没有向青年倾斜,换言之青年学者必须比资深同行更好更优秀才能中标。香港政府财政收入很好,又没有国防开支,更不需要向中央政府纳税。但研究资助局主席向我们介绍,特区政府对该局的投入连年竟然没有净增长。我曾经亲口听在任的特区首长讲,高等教育和研究经费不必增加,只要把钱多用在学生和老师身上就好。我听完感到完全脱离实际,直想骂娘。单凭这一点,我对他的评分就是不合格。我深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大部分人对他有意见甚至强烈不满都是有原因和根据的。对此视而不见问题并不会自然消失。特区政府非要等到大学教授上街游行或作出其他激烈抗争,才真正重视有关议题,实为不幸。香港如果最终失去优秀的青年学者,香港在科学研究方面的竞争力和优势也会失去。这个道理其实是显而易见的。我的声音有限,但我会利用一切机会去发声去争取,要求特区政府在财政有大量盈余的情况下增加对高等教育和研究的投入。
 
我在过去十五年中曾有两次在普通基金申请中不中标的情况,中标率还算是很高的。我因此对历届评委会充满感激。回想起来,我头几次作为新人申请时,由于经验不足写得较差,而且也没有提供足够的前期研究结果,但仍因往绩优异而得到评委肯定,而我以后也没有令他们失望。每次申请我都全力以赴,力臻完善。每项获得支持的研究我都认真完成,从不苟且。当然在此过程中我也逐步提高了项目书的写作水平。归根结底,我认为我的认真态度是保持较高中标率的关键。然而,每次申请我都有失败的心理和实际准备。每项基金对于我都很重要,关系到整个研究组的健康发展。前年我的申请失败,同年的传染病基金申请也不成功,对我构成双重打击,几乎影响到研究组的根基和布局。幸而得到合作同事的鼎力支持,才度过难关。以后一年我加倍努力,几项大基金申请都成功,终于实现了财政的基本稳定。痛定思痛,我也对研究组作出一定的调整,希望能够优化组合,保持和提高竞争力。因此,前年的失败最终也使我们更好更完善。同时也可以看到,即使对于不再年青的我,普通基金仍然十分重要。如果连续失败,整个研究组不可能不受影响。
 
对于一时失败的同事,虽然我为其悲哀并深表同情,但我唯一忠告就是争取下次做得更好。只要自己强,又写得好,终于可以得到评委的肯定。与其抱怨别人,不如退而结网,用自己更好的业绩用自己更好的项目书征服评委。过去我担任过各类评委,始终坚持尽量支持认真做事的年青人。我相信与我想法相近的评委总是占多数。只要自己学术水平和写作水平到位,最终一定会得到幸运之神的眷顾。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zhongguox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