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生发表论文——教育不可承受之轻

2013-06-27 00:05 来源:科学网 作者:李 永丹
字体大小
- | +
斟酌再三,写下了这个题目。第一次写的是,“硕士生发表论文–教授不可承受之重”。
 
孰轻孰重?对于大学管理者,似乎举重若轻,在学位条例中加上几个字,或者在条例中不加字,只是一个口头指示,“没有发表论文的硕士生,毕业论文不得提交学位委员会讨论”。
 
对于教授,这是沉重的负担,多么沉重?是不可承受之重!
 
硕士生不能发表论文吗?否!我带的硕士生,甚至本科生都有发表很好论文的先例。
 
我不鼓励硕士生发表论文吗?否!我一直在努力,在每一个学生的硕士生阶段教会他们做研究,写论文。
 
那么怎么要求硕士生发表论文就成为了教授不可承受之重?
 
我来讲一个故事。
 
去年的6月,在学位委员会开会的前一周的一个下午,要毕业的硕士生金来到我的办公室,问“我的论文投稿了吗?能发表吗?”我说“投给Applied Catalysis A了,能发表。”他说“下周能接受吗?”我说“估计不能,总得有一个审稿时间。”
 
又过了三天的晚上,金同学闯进我的办公室“我已经定下了去华北电力公司的工作,能找到这个工作很不容易。我要拿不到学位,公司不会给我保留这个工作。所以,我写了一个小综述论文,想投给楼下的期刊。期刊工作人员已经说了,只要有您的署名,就可以开接收函。今年规定,没有发表论文的硕士生,毕业论文不能上会讨论。要不投这个稿,我肯定拿不到学位。”我说,“这个文章我没有时间修改,不能署我的名字。你要发表,我可以不管。原则是,你只要不署我的名字,不用我的思想,不用我经费支持做的实验数据,我不管你写什么、发表什么”
 
第三天参加学位委员会会议,果然见到了金同学的学位审批材料,也见到了期刊开具的接收函。
 
一个月以后,收到了Applied Catalysis A编辑的来信,原来投稿的论文,只需要Minor Revision就可以接受。再一个月以后,该论文的网络版正式出版。又过了3个月,金同学和另一位博士生同学合作的一篇论文,在Energy & Fuels以网络版发表。
 
今年在学位委员会开会之前,为避免发生去年的尴尬局面,提前在课题组会议上重申,毕业年级硕士生,对发表论文的本组规定如下:
 
硕士生在毕业前有权发表未经我修改的论文,但必须保证:
 
1.不署我的名字。
 
2.不得泄露本实验室机密。
 
3.第二条包括:不得泄露本实验室正在进行验证的学术思想。
 
4.第二条还包括:不得使用在本实验室获得和使用本实验室经费获得的实验数据。
 
5.第二条还包括:不得使用本实验室学术思想启发下获得的理论推导和实验数据。
 
6.本实验室的硕士生为获得学位要发表的满足上述要求的论文,在发表过程中可以获得我和我的助手的协助,如果我的助手愿意,我不限制他们署名,但必须征得他们的同意。
 
各位同行,我的课题组规定是不是够专业?
 
各位硕士、博士生同学,这些规定是不是够公平?
 
各位读者,我说,“硕士生发表论文,是教授和高等教育不可承受之重”,是不是有道理?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zhongguox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