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海良:团队建设不应成为青年成长阻碍

2013-06-20 23:00 来源:科学网 作者:喻 海良
字体大小
- | +
近日,广东医学院一位海归博士,因为实验室研究成果归属问题,与负责人之间发生纠纷,自毁试样。
 
与此同时,东北某高校的某领导发表一篇《致青年教师的一封公开信》宣称,“在团队内的青年讲师晋升副教授,其论文可以有两篇第二作者(第一作者是团队负责人)。”对此,有网友直言:“团队精神就是大老板压榨夺取下面人员科研成果的借口而已,凭借这个借口,他们堂而皇之地夺取下面工作人员的科研成果。”
 
这两条消息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现在某些大学团队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急功近利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团队中青年学者的成长。
 
青年学者能否成长,关乎今后若干年内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以及持续的动力。有网友表示:“在西方学术界,尤其是日本、欧洲都只认独立工作。没有独立工作,研究人员在学术界一般达不到高位,顶多在实验室内做高级助手。”笔者在澳洲科研工作的经历也为此提供了佐证:这里的讲师可以建设自己的团队,而这些经过多年实践锻炼成长起来的讲师,通过自身努力,都有机会成为学科的领导者。
 
在笔者看来,团队建设与青年学者成长之间并不是一个矛盾的关系。因为团队建设要求的是每一个学者都要为团队负责的工作作出贡献,大家整合智慧,一起攻破难题。
 
为了促进青年学者的成长,团队成员之间应该只是合作关系,没有上下级之分。团队内部的每一位学者,在学术上是相互独立的。每一个人负责不同的问题,谁解决了问题,学术成果就应当归谁,而非团队领导。只有这样,团队成员才可能将精力百分之百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团队建设与学者自身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一个优秀的团队负责人,不应只关注个人的发展,更应该培养并关注团队中青年学者的成长。青年学者,应是团队中长期发展重点培养的对象,而不应是被剥削的对象。只有团队内部青年学者得到好的发展,团队才能有好的未来。
 
(作者系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研究员)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zhongguox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