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到多篇关于人才方面的博文,引起了大家的热议。人才话题始终是一个很有意义且经久不衰的话题,值得科学网持续关注与讨论。众所周知,人才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生产要素中最核心要素。重视人才,爱惜人才体现了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从我们的媒体上经常看到,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出台的人才计划真可谓“令郎满目,丰富多彩”。我国应该属于世界上“人才计划”种类最多国家。这是我们体制决定,因为,我们目前政府决策过程中还是以行政管理方式(最为典型就是文件式或领导批示管理)为主。这是因为,一方面政府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这让我想到了前30年遍布全国的“反右派运动”和“文革”中打倒反动学术权威两大活动都是针对当时国家极为有限人才的摧残。另一方面我们很多领导总是希望让“政府手段”收到“立竿见影”效果。
无容置疑,我们现在还远没有达到美国许多行业精英人才管理水准。人家那儿少数顶尖人才开辟了一个个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行业,一个精英人才的技术成果衍生的产业链可以养活无数社会人。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苹果产品就开辟了应用软件和硬件行业广阔市场,还有微软以及华尔街的那些合理合法地让钱生钱的金融天才。所以,我们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名目繁多的人才计划体现了“中国人才特色”。经过多年实践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例如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中科院百人计划和国家青年***这些基础性人才计划,已经从海外吸引了一些经过欧美一流大学系统学习及科学研究与学术训练的年轻人全职回国,他们正在为提升我国大学和科研院所整体实力作贡献。因此,我国人才计划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从基础研究成果看,我们发表学术论文总数已经跃居世界第二,论文成果的世界影响力也在不断提高,Nature和Science期刊论文数量明显增加,这是相对于前30年不可想象的巨大变化。
然而,如果从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可能是我们国家级最早的人才项目)和中科院百人计划开始算起,我国实施人才计划的年头不算少了。我们除了要看到已经取得的成绩,并大力宣传人才计划取得的成果外,更应当认真总结人才计划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本人直接接触过一些人才,也听说过一些计划人才的负面事情。中国科学报也曾经转载过我关于人才方面的博文。从科学网和媒体上也不断看到揭露出来一些人才计划中存在的明显瑕疵。这些问题有的非常严重,对我国人才计划正常实施及社会发展提供不可小视的负能量。用政府部门常用的一句话:“成绩不小,问题不少”来总结我们一些人才计划执行过程的现状非常贴切。其中有的问题也引起了一些社会公众的不满,他们在各种媒体,包括科学网上揭露和声讨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中人才计划的负面案例,例如简历造假,成果造假,经历造假等,其中有的已经得到有关部门的处理。
据我分析产生问题主要原因大致可以分成几种类型:首先是在制定相关“人才政策”时缺乏“公正公平”的社会基础。一味依靠少数“精英”制定相应政策,而这些精英中有的自己或小集团就是既得利益者。他们的“进言”带有很大的私利,由此产生某些不公正和不公平的人才计划就是很自然事情了。此外,人才计划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单位领导急功近利,将人才计划当成功绩工程,因而审查不严,有的甚至明知故犯,与申请人一起欺上瞒下。例如短期人才,谎称全职,还有那篇博文“1天=3天”中说的现象。有的每年最多时来1个月,少则几天,却享受全年津贴补助待遇。有的“人才”不是将主要精力放在一线科学研究,出一流成果上,而是协助单位隐瞒真实身份向国家有关部门争夺资源(例如国家基金委和科技部),加剧社会资源分配不公正与不公平。这些人才计划项目中“良莠不齐”,造成了国家资源浪费,扰乱社会公平正义秩序,人为制造社会不公,打击广大土鳖的积极性。有些“计划人才”实行过程中,没有体现“责、权、利”相统一,有的人才只重利(拿着高额补助)和权(恋官),而轻责,对应该承担的学科发展和实质性科学研究工作敷衍塞责。
我们经常从媒体上看到一些人才计划中的所谓“学术特区”报道。这种借鉴“经济特区”做法混淆了经济与学术属性之间本质差别。在这些学术特区中过度集中国家资源,有的属于典型的锦上添花。然而国家当下发展依然急需要雪中送炭的应用技术,例如我们国家当务之急的产业转型所需技术,为生产高质量安全食品所需技术,为减小环境污染及为已经污染的环境进行治理与修复需要的技术,为生产清洁能源所需的技术,能够提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密集型技术”等。显然,我国经济发展所需的大量技术不能只依赖这些人才计划来实现。
我们需要NS论文,也要诺贝尔奖及其世界上各个科学行业公认的奖项。因为,它们是显示我国基础科学研究实力的体现,而基础研究是产生高技术的源泉。然而,我们应当理性对待这些世界级奖励和当下我国经济发展所需应用技术之间关系。中国经济要腾飞,要让中国人过上有尊严和富足生活这个全国人民的“梦”,要在不太长时间内园这个梦必须依靠大量实用性产业发展技术。为此,我呼请政府相关部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还“人才计划”本来面目,让“人才计划”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做出她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