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头衔相关附加利益”

2013-06-02 14:45 来源:科学网 作者:谢 蜀生
字体大小
- | +
美国著名的科学社会学家哈里特.朱克曼(Harriet Zucherman)在她著名的“Scientific elite Nobel laureates in the United States”(科学界的精英:美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此书已有中译本)一书中,对美国92位诺奖获得者,获奖后的各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社会学分析。此书的第七章“获奖之后”中,分析了获奖人在学术及收入上的变化:
 
“获得诺贝尔奖金,便好像打开了一扇门,使经济上的和荣誉性的各种新利益和新义务一样如同洪水般一涌而至。除了奖金本身的金额之外,诺贝尔奖获得者还能把他们的巨大威信转化为现金。有些给公司充当理事,从向他们谘询意见的靠科学嫌钱的公司收取大笔酬金。”。作者引用诺奖获得者哈罗德.尤里的话说,其收入是“我收到的诺奖金数额的4倍到5倍。”。此外,诺奖获得者还会轻易地获得一系列的“荣誉职位”。许多机构都乐此不疲地主动将各种荣誉授职位与诺奖得主,以提高机构的地位。朱克曼的分析表明,这种名誉奖励与获奨人的年令呈正比:活得越长,获得越多。作者举了若干例子,比如:哈罗德.尤里在获奖后又话了40多年,他在此期间获得23个名誉学位,以及21种各式奖励。而获奖后活了35年的阿瑟.康普顿,在这段时间内获得24个荣誉学位,及10种其它奖项。作者还指出:“尽管诺奖获得者在积极从事研究工作的人们心目中,其威望已随时间(老令化)而大大降低,但他们仍然占据着权威性的岗位。…他们对分配经费和授予奖励的权限之大,可能年轻科学家还不了解。”。此外,诺奨获得者还有“象征作用”,这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影响力和话语权。“获奖人和奖金的威信已被用来赋予各种投机行为—意识形态的、政治的、商业的和军事的—以合法性。因此当44位美国的获奖人要求总统迅速结束越南战争时,反战运动就获得了新权威”。
 
朱克曼的这本书,研究对象是诺奨获得者,但她也对美国科学院院士的精英地位予以了充分的肯定。他说:“…被选入美国科学院,这是在美国科学界获得广泛承认的一种荣誉。总的来说意味着获得了较高的科学成就”。作者还专门研究了诺奖获得者与美国科学院院士之间的相关性。她发现,在本项研究的92位诺奖获得者中78%获奖时已是科学院院士,18%是获奖后增选为院士,而有4位诺奖得主,终身都没有成为美国科学院院士(见本人2011年10月15日的科学网博文)。
 
科学界的“分层”是科研体制客观存在的现实,也是现代科研体制的基本特点之一。公平合理的分层对促进科学发展起推动作用。“科学的奖励系统”是科学发展必需的激励机制。科学中的马太效应是科学研究中自然会发生的现象。(见黙顿的“科学社会学”)。中国的院士制度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尤其是近10几年中,腐败和各种不端行为渗入了院士群体中的一些人,也渗入了新院士的遴选过程,这些都是必需下大力气解决的。但是“取消院士头衔相关附加利益”,既不符合科学活动的基本规律(特奌),因而是不可能做到的;同时,这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院士制度中存在的根本问题。当然,对于我国院士某些过分的“激励”方式,本人也是坚决反对的,因而坚决支持对院士头衔相关的附加利益应进行严格的限制,决不能让它无限膨胀。我认为这可能是一种比较合理的方式。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zhongguox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