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认可与影响因子

2013-05-30 23:47 来源:科学网 作者:李 东风
字体大小
- | +
科研人员(论文,项目,奖励,提职,引进)评价体系问题一直以来存有争议。
 
同行认可是国际学术界科技评价的基本标准。各学科几乎都有自己的行业学会。通过经常举办各种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科研人员通过学会这样的平台相互熟悉了解,逐渐形成自己的学术“圈子”。学会是某一领域的学术团体,是由在同一学科相关分支的一群科学家组成。他们之间所从事的工作遵从相同或相似的科学原理,因此彼此间有共同语言和兴趣。对一个科学工作者来说,对其科研水平的评价莫过于学会了。因为学会会员对你的工作了解熟悉程度远胜过其它行业的专家,因此对你的评价相对客观公正。学会奖在某种意义上是同行认可的最高体现。
 
影响因子是目前国内通行的科研评价体系所广泛采用的。我只是说,只唯SCI的做法需要纠正,应充分考虑同行评价的机制。SCI只是在不确定的评价体系中给了管理者一剂屡试不爽的“灵药”(看似公平合理,但很多科研成果是难以量化评定的),只凭影响因子评价带来的诟病贻害无穷。
 
任何一种评价体系,只要人为操作,都免不了缺陷。同行评价回避不了人际关系或利益竞争;影响因子又容易在评价中简单化,功利化,庸俗化。
 
每个学科特点,发展水平不同,但常言道:“360行,行行出状元”。对于科研人员而言,只要你选了这行,并在此领域做到学科前沿,就应该是最好的。
 
影响因子可作为参考标准之一(即使同行评价,也不能脱离影响因子),但更要看你长期的工作积累和对学科发展的贡献程度(稳定的科研方向,系统的研究成果,系列的论文比1-2篇互不相干的高因子论文更能全面的评价科研人员)。
 
影响因子看中的是表面(分数高低,定量),而同行评价才是看内容(实际贡献,定性),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给科研人员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价。
 
其实,评价体系应该给科研人员创造一个宽松的追求科学真理而不是为了生存的“环境”才是最重要的。长期的压力会导致科学家们的“逃离”。制定一个“只要努力工作认真做事就认同”的规则远胜过快马加鞭的“紧箍咒”。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zhongguox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