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写作投稿的一些心得

2013-05-24 01:16 来源:丁香园 作者:zhanglaodi
字体大小
- | +
写下这么个题目有吹牛的嫌疑,不过我确实不是想吹牛,而是想总结一下1年以来我自己在sci上的经验和教训,希望自勉,也希望有志青年共勉。
 
我并没有发一篇sci文章,但是我有心得体会,我想,离文章发表应该不会太远了。
 
我从12年4月份正式开始写英文文章,那时候恰逢考博士失利,心情极度低落,于是暗下决心一定要写sci文章,并以此“翻身”,开始有些强迫的意味,但到后来越来越觉得开心,我每每和我的大领导炫耀,说我完成了1篇英文文章,他就在旁边叫好鼓励,我那时候心高气傲,也不懂得写文章的规则,只知道一味地强调怪异、新颖,并本着天下文章一大抄的原则进行讨论,这无疑是行不通的,不过这是我一年之后,也就是现在才明白的道理。我有一个非常少见的病例,那时候急于求成,一味要讨大领导欢心,于是准备投稿到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我和大领导吹牛,他并没有责备我好高骛远,而是告诉我说很难,但是他支持,中了的话他也沾沾喜气,还告诉我不要给自己压力太大——现在想来,我该有多感动,他没有打压我嚣张的气焰,而是一直在鼓励和呵护我的梦想,并且旁敲侧击地告诉我正确面对不利因素。在投稿失利之后我和他抱怨,说不想再学习了,他说:投稿不中十分正常,我曾经多次投稿不中,我的自然基金连初审都没通过……
 
磕磕绊绊中走过了一年,这一年里反反复复地写文章,投稿,修改,反反复复地再写,再投,再修改,到现在我手里也有几篇文章了,我自己按照时间顺序对比,最初写的真是垃圾,当然,也不是说现在写的有多好,而是比那个时候好一点点了。在这里有一些体会,共享一下。
 
1.尽量不要去写个案,个案很难发表,除非对病因,发病机制等有特殊发现,另外,个案的治疗是非常不会被接受的。
 
2.patients and methods那一部分都是成型的格式,找一篇文章模仿一下就可以了。
 
3.讨论部分,这是我收获最大的地方,我以前一口气读30-篇文章,然后把这些文章的讨论穿插在一起,就组成了我自己的讨论——这是极其错误的!我现在明白了,我原来的写法更像是综述,而original article的讨论应该是围绕自己的文章讨论,你做了什么,为什么这么做,你的结论是什么,如何得出的,再综合别人的结果、结论进行对比。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国外的教授不像国内的一样小气,他们是欢迎不同声音的,即便是激烈的争论,他们也会尊重对方的意见。
 
4. 这点是我自己的感觉,就是springer的审稿人通常态度很友好,非英语母语可以考虑多投。我曾经误投了一个杂志,未完成的投稿,springer系统的,具体名字忘了,过了半个月之后编辑发邮件问我情况,我早就给忘到脑后了,于是回复邮件道歉,告诉他是误投,他又回复说没关系,来来回回祝福好几次,真的很友好,elsevier也很好,有些编辑很不友好,我最讨厌的就是pediatric blood and cancer,发誓再也不会投那个杂志,且不说写的好与坏,实在影响心情。
 
5.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大家共勉吧,贵在坚持,即便做炮灰。有一句话说,你所学的东西和你所经历的磨难,总有一天会在人生的不同时刻回报给你。
 
我的第一篇sci文章其实已经接收了,改啊改啊,过程真漫长,昨天写好的那个已经投了出去,非常有信心地说,一定也会被接收。
 
当然,差得还远,非常远,继续努力。希望大家一同努力!

编辑: zhongguox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