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大学惊现28岁正教授,其简历之“壮观”几乎令所有围观者惊叹。这位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自然》《科学》杂志发表过三篇论文的“85后大牛”,被网友誉为“荆楚有才,神一样的存在”。
事实上,28岁的教授并不神奇。翻看近代大师名录,20多岁的教授大有人在,不论文理:朱自清、钱钟书、周培源、华罗庚……其中最年轻的,要数叶公超,被聘为教授时仅22岁。他们构筑了近现代中国历史上青年教授群,在世界学坛都产生了冲击力和影响力。学术的神圣,就在于绝不以论资排辈论英雄。今天曝于公众面前的28岁教授,虽引起一片赞誉,但反响本不应如此巨大。
对于教师而言,在青年时期就跻身教授行列,他们的整个学术黄金时期便可以在教授平台上度过,不用为职称而做出多余的牺牲和消耗,从此免除后顾之忧,可以全心治学、科研、服务社会。只是长期以来,我们并不完善的教育制度,未能滋养出这样一片土壤供学者栖息。因此社会上形成了一种广泛的认知和固有的思维模式,年轻人当上教授便成了新鲜事。
一个28岁的教授,似乎有些突兀,一群28岁的教授,当成为常态。
“国家青年***”让武大得以引进28岁的邓鹤翔,一个青年人的梦想由这里开始。我们期待更多有真才实学的“28岁”脱颖而出,共同描绘当代中国青年教授群像,希冀更多的中国青年“知识英雄”在国际学术前沿纵横捭阖,用这一代青年的智慧和风采书写中国梦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