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学生在答辩中无法回答评委的问题时,常用类似“由于XX原因,没准备充分”的话来搪塞,每当我听到这样的话,总有点倒胃口。
从上周末开始,接二连三的答辩,昨天是教育硕士正式答辩。自从每年“大开杀戒”淘汰掉一些答辩不合格者之后,教育硕士的答辩状况好了很多,同学再也不敢马马虎虎、草率应对了,不过总还是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今年,有两个其它学院委托我们组织答辩的学生,其中一位小伙子论文都没按要求装订,显得很不慎重。我问起原因,他竟振振有词道:“论文都是在不断完善中的,不可能一下子就成形,需要等答辩完后再加以修改。”我问他:“你知不知道什么叫答辩?答辩是考察你是不是达到硕士水平,你的论文是不是达到了硕士论文要求,而不是大家帮你来修改。所以你提交的论文必须是最终的正式定稿,如果你觉得还需要修改,那就等修改好之后再来答辩不迟。”还好,他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了,赶紧解释:“是我没注意要求。”我不是个得理不饶人的人,何况是学生,除非答辩专家提出了修改意见,只要最终提交的论文不要做实质性改动就行了。好在这个学生答辩表现尚可,论文还算做了一点东西。
答辩其实是有讲究的,你能回答的问题固然需要认真回答,但对于一些比较尖锐的问题如果不能回答,不妨坦而告之,我没考虑这个问题或者没考虑清楚,千万别为自己寻找借口,这是有点犯忌讳的。有位女生回答不了答辩专家提出的问题,便解释道:“我因为又要上课又要带孩子,实在没时间准备。”我听得有点不耐烦:“你如果觉得家务事多,没时间读书或者写论文,就应该等到把你的事情忙得差不多之后再考虑学习的事情,既然来了,任何原因都不能成为对你可以降低要求的理由。”虽然学生被我的话弄得很紧张,不过根据她论文的情况,还是顺利通过了。
有一个学生就没这么幸运了,最终答辩没通过。当宣布结果时,这位女生激动异常,差点没晕倒在地上。她声泪俱下:“我还有个一岁的孩子,这个孩子有很大的问题,我不可能有时间修改论文的。”虽然她所在的那个组的答辩专家闻听此言不免心生怜悯,但现实是残酷的,同情不能抵学问,也只能让其导师劝慰一番。
这让我想起学术型的研究生论文答辩。博士论文答辩要好很多,毕竟学生经过了长期的训练,导师也比较重视,所以答辩过程中很少出现乌龙的现象。但硕士生答辩就不好说了,现在有些学校将硕士答辩改成集体答辩,不再由导师确定答辩专家,这是个好事。迄今为止,我还没经历过在答辩环节没让通过的学生,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学术型硕士都是合格的?显然不是。从某种意义上讲,现在的论文答辩不过是走过场。当然,有一种解释,因为学生在答辩前已经经过了导师把关、专家评审等环节,答辩顺利通过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事情果真如此吗?我看未见得,也许很多老师根本没那么多时间看学生的论文,只要学生满足了毕业的基本要求,就可以参加答辩了。扪心自问,我对自己学生的论文还是要看的,特别是博士论文,主要内容在博士论文完稿前已经看过了,但对于博士论文还是要逐字逐句斟酌一下,至少要看看有没有语法上的问题。对于教育硕士论文,有些并没有仔细帮着推敲,虽有客观原因,但肯定也有主观原因。我也曾表示不再带教育硕士,但由于导师数量有限,每个导师又有带学生数量的限制,也只能勉力为之。如果我们在答辩过程中认真追究,会发现有些学生连一些基本概念都没弄清楚,却在用这些概念写东西,甚至写的东西还正式发表了,这不得不让人一头雾水不知其然。
作为学生,恐怕对答辩要有个正确认识,答辩并不只是走过场,通不过也是件正常的事情,最好还是做好充分准备之后再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