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从施一公成美国双院士借鉴什么

2013-05-02 20:25 来源:新京报 作者:张 田勘
字体大小
- | +
中国要吸引人才,要在学术上领先,院士制度改革是必须的。
 
4月30日,美国科学院发布消息,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此前的25日,他还当选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外籍院士。但是,2011年12月施一公曾落选中科院院士,此事在当时备受关注。
 
现在,施一公当选美国双院士,自然再次引起关注,核心问题之一就是中国怎样选院士,或选院士应当有什么样的标准。评选院士的标准尽管有不一样,但各个国家的标准应该是大同小异。无论标准有多少,其中的根本标准,就是看一名科学家有多少高质量的成果。
 
但是,在不同的国家,标准之外也许还有其他一些标准。在中国选院士,可能还有一些“功夫在业外”的因素。
 
2011年施一公和饶毅落选中科院院士,人们纷纷猜测其落选原因。科学界一些人的评价是,施一公和饶毅当选院士,在学术上没有什么可争论的。但是,为何二人又落选了呢?
 
显然,二人的落选,出在“功夫在业外”。中科院院士、理论物理学家何祚庥称,他们刚从国外回来不久,“能对中国科学做多大贡献呢?关键在这一点”。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规定,“对于长期不在国内工作的院士候选人,在坚持院士标准的同时,还应特别考虑其对国家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事业发展所作的贡献。”由此来看,施一公落选中科院院士也并非完全说不通。
 
但是,这与施一公当选美国双院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然,美国评选施一公为双院士,主要从他的学术水平来衡量,而非为美国做出了什么贡献。
 
施一公是“***”首批回国的学者,回国5年,中国的院士落选,而美国的院士却连获两个,此事在公众看来,确实有些不可思议。尽管,当上美国的外籍院士和能否当选中国的院士,没有必然的关系,然而,在一落一当之间,让大家看到的,恰恰是中国院士制度改革值得反思和借鉴的方向。中国要吸引人才,要在学术上领先,院士制度改革是必须的。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zhongguox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