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课题绑架了的大学教师

2013-04-21 19:56 来源:科学网 作者:李 明阳
字体大小
- | +
过去的6天是本学期作为繁忙的一周,天天都在主城区和位于远郊的蜗居之间疲惫地奔波:3天的时间忙于教学、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3天时间忙于申报项目答辩、接待外国专家来访、商谈横向课题协作事宜。在校长主持的接待外宾的宴会上、在项目实施会后与其他院校教师的饭桌上,大家讨论的中心的话题无疑例外地聚焦到同一个关键词:课题、项目、经费,仿佛从时间、思想、人生目标上,大学教师都被课题绑架了一般。
 
绑架本是个犯罪学概念,是指犯罪嫌疑人对被害人非法实行暴力手段达到挟持人质的一种犯罪行为,以达到敲诈,勒索或者其他条件或者目的。因为受到暴力胁迫,受害人通常不能自由表达意志。如果将绑架这个犯罪学概念,移植到目前在科研院所广为弥漫的唯科研经费、唯SCI论文马首是瞻的评价体系,再恰当不过了。
 
一、思想被绑架
 
以科研到位经费、SCI发表论文的科研教学绩效评价的制度种种弊端,早已遭到众人的诟病。然而,慑于规则制定者的威权,担心受到打击被边缘化,忧虑物质利益受到损害,绝大部分知识分子在课题经费、发表论文档次的指挥棒下,从消极被动到主动迎合,逐渐演化成了一场场全民参加、竞争劲烈的科研经费争夺战。每次与中科院同学、985名校任教的同事见面的时候,看着昔日好友神不守舍、飘忽迷离的眼光,自己心理就像明镜一样的清楚:还在惦记着课题、论文呢!
 
二、时间被绑架
 
到过不少科研院所,慕名拜访过不少被称为工作狂的中青年才俊,一天10小时、一周7天都在实验室度过。看着摆在实验室的简易躺椅、蜷缩在角落里的冰箱、放在办公桌上的毛巾和牙膏,自己不禁诧异:这是血肉构成的人还是不知疲倦的科研机器?难道他们不需要买菜、购物、做家务吗?难道除了科研,他们没有什么爱好吗?如果人生的全部内容和乐趣就是科研,那也太悲催了。
 
三、职业目标被绑架
 
传道、授业、解惑本是大学教师的职责。然而在思想、时间被课题绑架的同时,我们却忽略了自己的基本职责。本应传道的心血大部分花费在每年广种薄收的科研申报的苦思苦想上,本应授业的时间变成了完成既定工作量的无奈应付的一件食而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本应与学生沟通的答疑解惑职责被圈子内会场、酒场的公关与沟通所替代。
 
当占教师工资总额60%以上的绩效工资、数十万到位经费的教授任职资格、每年上百万经费的博导年度招生资格,均与课题经费紧密挂钩的时候,在一个温饱刚刚解决、社会保障很不健全的国度,我不禁想起了莎士比亚著名悲剧《哈姆雷特》中的一段主人公内心独白: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
 
毫无例外地,在生存还是毁灭面前,按照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市场经济功利性原则,我们选择了生存,于是我们必须忍受命运暴虐的毒箭。
 
累,迷茫,不但适用于象牙塔的莘莘学子,也是园丁们心态的最好描述,它是浮躁社会无人能幸免的通病。
 
当良家妇女、孱弱儿童被绑架的时候,常常会激起全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一个个雷霆万钧的警方解救行动应运而生。然而,上百万培养数千万人才的高校教师被课题绑架的危害,却很少为世人所关注,解救行动也必然会姗姗来迟,而危害将会继续加深。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zhongguox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