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大学博士培养方式的根本差别

2013-04-02 19:32 来源:科学网 作者:喻 海良
字体大小
- | +

读书期间,很多人这样描述本硕博:本科生什么都会,硕士生会不少,而博士只是会一点。然而,具体什么是博士?我认为,博士,不仅是对某领域有比较深入的研究,而且具有引领该领域未来发展的领导型人才。如果国内大学博士培养都能按照这一条要求,个人认为,在各大学的招聘广告中就没有必要再单独要求“具有海外经验了”。那为什么这么多高校都要求应聘者“具有海外经验”?我估摸着一般的人事招聘人员也说不出所以然,在这里,我给出一个根本的答案:不是海外回国英语比大家好,而是中外博士培养方式存在根本差别(虽然本人也是国产博士之一)。

文献阅读。国内大学培养博士的第一学期基本上是上课,包括英文、政治等,第二学期开始进入课题进行研究。虽然现在基本上都要求博士在学期间阅读150篇到200篇文献,里面甚至要求英文文献有三分之一以上,但是在学期间,似乎均没有安排专门的文献阅读阶段。即使很多学校也有名义的博士开题,但都只是介绍一下导师课题的背景进行熟悉。据我所知,国内大学培养的博士生在这方面的培养远远不足,更有甚者,博士论文所列文献是在博士论文撰写完成之后,查询数据库检索在添加上去,还有比较严重的,直接把以前别人博士硕士论文中的文献拷贝过去。然而,国外博士培养的第一年只是要求学生阅读文献,再接着做文献综述。可能很多人会认为这样做浪费时间,其实是“磨刀不误砍柴功”的道理。也只有通过这一年的训练,才能够达到“见多识广”。通过一年的文献阅读,博士生首先能够了解论文的写作方式和基本语句模式,第二,对研究领域的前因后果有深入了解,对研究方法思路有总体认识,第三,对领域研究热点内容和将来发展方向有深入了解,对自己后期的研究过程有启发作用。

研究方向。国内大学培养博士的研究内容大部分和导师现阶段需要完成的科研项目具有很大关系。有很多时候,不负责任的导师因为某方向工程项目多,同一个方向培养十来个博士。因而,可以发现他们毕业论文的引言基本上都是介绍相似的内容,采用相同的描述。至于说抄袭,都不知道是谁抄谁的,可能是大家来回转。对于这样研究课题培养的博士生,眼下是得到了一定的培养,包括团队分工、合作。甚至由于人多力量大,导师且善于打包行为,还能一起获一个科技进步奖之类的。博士毕业后,即使去了企业,也能立马开展工作。然而,这些都只是“眼皮底下的事”。将来,这个人的发展呢?曾经和某学校的一个院长一起吃饭,他甚至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如果一个博士毕业了,两年内不能获得国家基金支持,这个博士就算是白读了。由此可见,国内大学培养的博士具有多短的“研究生命”。国外大学培养博士的研究方向基本上和导师的具体科研项目没有关系,即使有也是极个别人(导师的具体科研项目一般由组内的博士后或者研究人员完成)。他们一般从事导师觉得在未来若干年内这个领域具有研究前景的方向。他们并不追求马上能够被应用,而是追求所从事研究对象能否引领领域的发展。因而,这样的博士毕业后,即使继续从事原来的研究方向,依然能研究若干年。通过这些年的发展,他自己也能琢磨出若干年后还可以发展的研究方向。

博士论文评阅。国内大学的博士论文现在基本上需要通过外审和内审(有些学校规定,有2篇以上SCI论文的论文,可以申请不外审)。然而,国内教师对论文评审模式存在很大的误区。他们第一思考的是研究内容是否已经用到生产了,或者即将用到生产。须不知,科研过程的几个阶段,研究、发表、再研究、生产实践、结束研究。如果一个博士论文的研究内容马上就被用到生产上,这项研究也就真的到头了。这样的研究,导师是完成科研项目了,但学生将来的发展也就不好说了。国外博士论文评审,主要看重研究领域的创新性。人们关注的是:这项研究是否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是否发现了特殊的研究现象,这个现象是否能够进一步引领未来的科学研究。

在看完上面的分析之后,你能理解为什么现在很多一流大学要求应聘者具有海外经历了吧?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zhongguox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