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传统 RCT 研究动不了手 你可以试试这个

2016-08-29 12:40 来源:科研论文时间 作者:刘培慧
字体大小
- | +

在临床研究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个问题,就是对于罕见疾患,我想判断一个药物或者是治疗措施是否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我该如何去设计一个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如果采用传统 RCT 研究,那通常会碰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在 RCT 中,如果多数患者因无法随机接受干预治疗而排除,那所得结果也仅适用于与类似 RCT 中符合人选标准的病患,这就限制了结果的外推应用。

2.传统的 RCT 通常是在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下入选研究对象,年龄宽泛,一般排除特殊人群及病情严重、合并症较多的复杂病例,而在临床实际研究中可能所需要观察的疾患就是其所排出的复杂的特殊病例

3.部分患者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无法揭示个别患者对干预的异同,无法研究患者的特殊规律等。更别提 RCT 研究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情况了。

这里笔者推荐近年来开始流行的一个新型的研究方式——单病例随机对照实验(常用的英文缩写为 N-of-1)。

目前对于单病例随机对照实验的基本定义如下:单病例随机对照实验是一种基于单个病例进行随机、多周期二阶段交叉设计的研究方案,属于 RCT,其主要用于评价某种药物与安慰剂(或另一种药物)的疗效。

单病例随机对照实验更易在短时间内获得一些特殊病例的信息,是随机对照实验结果的良好补充,也是一定条件下最经济的「真实世界研究」。

光说不练假把式

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所谓的单病例随机对照实验并不是指仅仅只能纳入 1 个患者,而是指某种临床疾患特别罕见,可能只能纳入数个患者。接下来,我们以 1 个患者为例,通过实例演绎如何操作单病例随机对照实验:

首先,我们假设用新研发的 A 种药物治疗三叉神经创伤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患者 1 例,采用的方式为单病例随机对照实验。

我们已经确定受试者和实验药物,实验药物为 A,受试者为三叉神经创伤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患者。观察指标上我们选择 VAS 评分,对照药物选择加巴喷丁。

紧接着,需要确定实验的轮数、期数、每期天数及洗脱时间,同时进行相应的随机设计。

我们设定本研究分为 3 轮,每轮为 2 期,即治疗期和对照期,每期为 4 周,每 1 期开始前 1 周为洗脱期,时间共 30 周。

本研究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 区组数为 2) ,实验中各个轮次的用药顺序由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及随机序列号:1、2-2、1-2、1。其中研究者将上述随机序列号交给发放药物的人员,研究人员最后用投硬币的方法决定 1 和 2 是代表 A 种药物还是加巴喷丁,并记录盲底、妥善保管;同时使 A 药物与加巴喷丁在剂型、包装外形、 颜色、 规格、 标签等方面一致。设立专门发药人员进行药物发放及药品登记、 回收等。( 以上措施可以保证医患双方对药物的盲态,所有的涉及到的研究时间在实际研究中需根据实际情况实际处理。)

同时我们需要记录试验原始数据:每一期治疗完成后的 VAS 评分。并在每轮治疗结束后应当立即进行资料分析,确定两种治疗何者为优。

如果在上述三轮实验后,患者对实验结果满意,则停止治疗,如果不满意,患者想改变剂量,则研究人员和患者共同讨论,决定下一个周期的研究计划,这样以便确定最佳干预措施。

单病例随机并非万能

单病例随机对照实验对疾病和药物有较为严格的要求,部分疾病和治疗方法(特别是外科治疗方法)不适于使用该设计。患者病情的自然变化、治疗指标的趋中现象都会影响结果的可比性。

另外,单病例随机对照实验统计分析方法不统一,且缺少单病例随机对照实验 实施指南,不利于 单病例随机对照实验的推广使用。单病例随机对照实验结果虽然有借鉴作用,但类推到其他患者时需要谨慎。

实验步骤

单病例随机对照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该种研究绝大部分以药物研究为主。

确定受试者和实验药物:患者应了解实验全过程,有权拒绝或中途退出,若同意进入试验应签署知情同意书。实验药物进入体内应能迅速起效,停药后应可快速得到清除。若药物证明有效,患者应能长期服用。

确定观察指标或结局判定指标:一般由患者和研究者共同确定疗效指标,可选用主观症状,也可选用客观指标如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可以是定性的(如有或无,阳性或阴性,有效或无效),也可为定量指标,并且应易于观察、记录和分析。

制备试验药物和安慰剂(或对照药物):两者在外观、气味、颜色、味道和包装上应完全一致,以保证严格的双盲,减少偏倚,确保试验的科学性。

确定试验的轮数、期数、每期天数及洗脱时间,同时进行相应的随机设计:如有必要治疗期和对照期作为一轮,两者的顺序通过随机决定。若药物在体内消除较慢,在治疗期后应安排一段洗脱期,这里的随机设计包括随机化与盲法的设计。

记录试验原始数据:对整个过程中患者的症状体征变化,可采用相应的量表进行详细记录,也可由患者每日进行填写。若治疗中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应立刻终止实验。

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评价:每轮治疗结束后应当立即进行资料分析,确定两种治疗何者为优。

确定最佳干预措施:实验终止的指征是实验人员和患者均能明显看出两种治疗的差异。因此,应就实验结果与患者进行讨论,患者结合自身感受决定是否继续治疗以及由实验者确定或调整具体的剂量、服用方法和治疗时间等。

编辑: 任悠悠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