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关系打油诗
人才培养,重中之重。
师生融洽,对号入座。
关系合适,皆大欢喜。
良师益友,受益永注。
精彩纷呈,舞台广阔。
角色有疑,交流切磋。
科教为本,义不容辞。
共同目标,相互激励。
振兴中华,携手并进。
目前科学网上有些博主总结了我国导师和学生之间传统关系主要有三种类型:亲情型、师徒型、老板雇员型。这在一定程度上,基本反映了我国当前师生关系的现状,其中利弊已经有人分析过了。我现在从另外角度来再谈师生关系的若干类型及其典型脸谱。
(1) 传统严格型。老师对研究生负责到底,指导的全过程保持严格要求,铁面无私,毫不留清,并且以身作则,不讲什么亲情关系,有什么问题一针见血指出,给于适当指导,必须达到要求,非改不可,否则当然不能毕业。
(2) 良师益友型。既有传统精神,又有现代风格。尊师爱生,老师不仅认真指导和启发学生的学习研究,而且尽可能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包括情感)等方面的问题。学生也能够自觉地努力拼搏,达到教与学相长,人才健康成长。
(3) 书生面子型。老师爱面子,害怕学生毕业不了,给别人看不起,说自己没有水平,于是自己尽量迁就研究生,自己写文章上挂上学生的名字,一起发表论文,让学生毕业容易过关。这样造成学生依赖性,缺乏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独立科研能力的培养。
(4) 老板刻薄型。老师为了自己晋升和“市场”的需要,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要求学生多出“成果”。我国高校有些年轻老师,一旦当上教授或当了官,以“老板”自居,号令学生一切为我服务。自己就不象以前那么努力攀登了,而是把科研任务或其他项目交给学生,让学生卖命,一切希望寄托在学生身上。
(5) 滥竽充数型。有一些导师缺乏指导的水平和能力,他们无法对学生进行专业课题的指导,或放任自由,放鸭子,或学生寻找援助,请别的老师指导。在这样老师门下难免会误了人家子弟和国家人才的培养。
(6) 资源争夺型。有的老师利用优势或权力,争夺和占领各种资源,包括招生一个排、一个连的研究生,为其目的服务。
如此等等,不难再罗列几种类型。但是我们已经从上不难可见,正是上述情况的广泛存在,造成我国研究生培养千差万别,质量大不相同。我认为,这些是影响我国旷出栋梁之才的原因之一。这种状况何时能够改变?我们将拭目以待!并期盼着我国各地各校“百人”和“千人”人才的迅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