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评定淡化论文是可贵的进步

2013-03-18 23:00 来源:福建日报 作者:雷 泓霈
字体大小
- | +

全国人大代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表示,针对职称评定与工资待遇等各类福利挂钩太多的问题,目前人社部正在进行职称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将分类推进各行业的职称制度改革。以人数众多的中小学教师为例,今后评职称将大大淡化论文。

当下一些职称评定,太过于注重论文等级与数量,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与水平,反倒考核不多。不客气地说,部分职称评定已陷入了学术造假和SCI(科学引文索引)崇拜中:不少单位将具有SCI级别的论文,当作重要甚至唯一的衡量标准;评价体系只看论文数量,轻视论文质量;只看刊物级别,轻视成果实际价值和影响力等等。这导致花钱购买论文在部分领域成为常态,养活了一大批虚假的学术刊物,制造了大量的学术垃圾。不少论文在学术发展中的积极影响和正面作用,微乎其微。有统计显示,从1981年到2007年,论文总数增长了47倍,但论文质量不容乐观。中国已经是论文数量大国,但远不是论文质量大国。

这种注重“纸上谈兵”的职称评定制度,更让某些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品质不断下滑,唯利是图而毫无羞愧,大肆造假而毫不脸红。如果连知识分子都不能坚守公平正义的底线,而成为论文造假的高手,必然会对社会诚信产生不良的影响。华而不实的职称评定还会造成巨大的科研经费和智力的双重浪费。买论文、买出版机会,代价非常高,众多非学术性期刊之所以开辟所谓的“学术版”,一些学术期刊出版姊妹期刊,就是看到了其中的暴利。

国家相关部门已经看到了弊端,并正通过职称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来扭转这种趋势。对于主要从事科研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论文是一项基本功,但显然应重点追求质量而非数量;对于中小学教师这类不以科研为主的职业来说,则应淡化对论文的要求。确定这一改革方向,意义深远。

其一,让更多专业技术人员,从盲目追求论文数量中走出来,腾出精力,搞一些实实在在的研究和创造。研究和创造来不得半点虚假,那些真正的科研成果,哪怕还不具备非凡价值,却已经是一种看得见的进步,也应予以重视,让科技创新意识和探索激情,得到激活和重视。

其二,使得职称评定回归评定与挖掘人才的初衷,让真正有才能的人不必受论文的拖累,得到应有的尊重,并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正如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大学国家镁合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潘复生所言:“要改变考核的目标导向,科研单位尤其是从事应用型研究的,要坚决打破论文至上和SCI崇拜,考核中首先要看这个单位、这个人有多少成果转化成了生产力。”期待这种淡化论文、注重科研实效的改革,能早日为学术界带来实践效应,让学术发展和民族创新能力,更上一层楼。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zhongguox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