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中国的学术休假制度

2013-03-15 20:39 来源:科学网 作者:方 唯硕
字体大小
- | +

Sabbatical指学术休假或休假研究。早就听说过这一制度。在我的合作者中,一名加拿大人几年前有过学术休假,而一名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工作的人,最近准备去美国Scripps研究所进行学术休假期的访问研究。他们的经历也激起了我对于这一制度更多的关注。

Sabbatical源自拉丁语的sabbaticus、希腊语的sabbatikos和希伯来语的shabbat,原意为停止)。百度百科里有“学术休假”的词条(http://baike.baidu.com.cn/view/3199178.htm)。学术休假于1880年由哈佛大学首先实行。当时还是哈佛学院的校长艾利奥特批准工作七年以上的教师可以休假,休假期间享有半薪。现在实行这一制度的大学很多,教员Sabbatical使他们有时间来从事研究或教学再训练。

具体而言,要进行学术休假大概有这样的前提条件:工作七年以上可以申请一次,需要获得校方有关机构批准。只有那些表现良好、计划周密的才会得到批准。学术休假最常见的安排是半年的全薪休假,或者一年的半薪休假。然后,同一人需再过七年才可以申请另一次学术休假。

何毓琦教授在科学网博客中对他的学术休假经历有过叙述。还有一篇新浪博客的文章介绍了美国杜克大学的学术休假和联合聘用的制度(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7d94f40100cplh.htm),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不过中国对这个舶来品似乎水土不服,虽说曾有人倡导,也有单位宣布,但并未能落到实处。据报道,中科院政策所在2001年前后提出学术休假,清华大学及北京师范大学分别在2004年前后相继提出学术休假制度。不过雷声大雨点小,至今未听说哪一家真正实现。2012年4月吉林大学又提出要实施哲学社会科学教师学术休假制度,具体做得如何还是等着瞧吧。

学术休假不仅有官方制度方面的问题,据说不少教师本人也不愿意或没有办法进行学术休假。例如教学业务繁重无人接替,因此难以脱身;有一定工作年限和成就的研究人员忙于跑课题,担心休假一年会从好不容易建立的小圈子中被踢出去;还有如科学网名博黄安年老师的担心,老师学术休假会造成学生“放羊”等等,不一而足。

我以前和同事谈起过访问研究的事,但并没有涉及到学术休假制度。同事和我都觉得,工作几年后确实应该再到国外进修一段时间。这种经历对于保持和增进对有关前沿研究的了解和敏感性,应该很有益处。参加学术会议和交流访问为期仅一两周,时间太短,而进修半年以上到一年比较合适。

国家留学基金会(CSC)有资助高级访问学者(高访)的制度,不过时间不超过6个月。这是否算学术休假的变形,以及能否满足有一定科研经历且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发展的课题组长(PI)的需求?我没有亲身经历,也没有聆听过做过高访的同事的观点,所以还是暂不发言为妙。

不过说实话,如果我所在的地方哪一天推出了学术休假制度,我倒是很希望尝试一下。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9934-670320.html

编辑: zhongguox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