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学术期刊已沦为「敛财机器」?

2016-01-04 17:59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
字体大小
- | +

论文发表情况是科研评价体系中绕不开的指标,在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中,申请奖学金、毕业、晋升、申报经费,均离不开论文指标。

近日,福建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学院讲师林贤祖将矛头对准论文发表乱象,在微信公众号「学术周刊」刊文《学术界每年向国外「进贡」数十亿论文版面费,惊心触目!!!》,引发学界巨大争议。

根据林贤祖介绍,一些国内学术期刊会对发表论文征收几千元到几万元人民币不等的版面费,这些费用名义上是用于维持学术期刊和学术出版社的运营,征收作者的论文版面费已是中国学术界公开的潜规则。而随着十几年来国际学术出版界的变革,许多国外学术出版商瞄准了国内的巨大市场,打着「开放存取」(Open Access)的旗号,大肆征收版面费。

由于国人和国内学术评价体系对国外论文十分青睐,许多人通过科研经费报销向国外期刊缴纳巨额版面费,使自己一文不值的论文变成印刷品。林贤祖表示,保守估计每年学术界向国外出版商「进贡」的论文版面费总计有数十亿之多。

付费论文是正常模式还是取巧捷径?征收作者的论文版面费让学术期刊沦为敛财机器了吗?有别于传统付费订阅出版模式的「开放存取」促进了学术交流还是成为国外出版界的捞金工具?

「开放存取」就是一场「捞金运动」?

开放存取(Open Access)期刊是指借助互联网而实现的在线出版,学术信息资源放在互联网,任何人可以免费获得而不需要考虑版权或注册限制。开放存取期刊本身是一种免费的网络期刊,所有用户都可以通过网络无限制访问论文。但此种期刊一般采用作者付费出版、读者免费获得、无限制使用的运作模式,论文版权由作者保留。在论文质量控制方面,OA 期刊与传统期刊有类似之处,但不一定都采用严格的同行评审制度。比起传统模式,这种开放存取模式有许多明显的优势,使得投稿、出版、传播更为便捷。

开放存取变革运动早期有标志性的事件是 1970 年代计算机学家创立的开放存取数据库 anonymous ftp archives 和 1990 年代物理学家创立的开放存取数据库 arxiv,特别是后者已经涵盖几乎所有自然科学领域的一百多万篇学术论文,而且以每个月将近 10000 篇的速度增长,目前这个数据库已经成为许多学术界学者公布自己成果的首选之地,也是开放存取运动的领头羊。

林贤祖在文中写道:「目前绝大部分开放存取出版商都采取作者付费(版面费)的模式,这恰恰迎合了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发表论文的巨大需求,从而产生一个巨大的利润(论文版面费)空间,几乎所有大型的开放存取出版商一开始就罔顾学术水准而追逐暴利!甚至连 Nature 出版集团、Science 集团、Elsevier 集团等老牌学术出版商也加入这场捞金运动!」

林贤祖告诉早报记者,国外这些出版商的运营成本几乎为零,而如 Scientific Reports 和 Plos one 等期刊更是「来稿不拒的烂期刊」,Nature 出版集团旗下的 Nature Communication 一篇论文版面费高达 3 万多元,也几乎来稿不拒,「估计 2015 年中国人单在 Scientific Reports 上发文而缴纳的版面费就可以高达几千万元之多。」

只要没有学术道德问题就来稿不拒?

林贤祖的观点遭到了不少学者的反对。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牛登科教授用「付费购买正版软件」来形容在开放存取期刊上发表论文一事。牛登科告诉早报记者,好比过去人们用免费盗版软件用惯了,再付费就不习惯。

对于林贤祖将 Nature Communication、Scientific Reports 等收费期刊列为垃圾出版社,牛登科表示了质疑:「这些出版商、收费期刊是具有一定学术水准的,来稿不拒的现象不可能存在。」牛登科告诉早报记者,他所在的实验室最近投向 Scientific Reports 的论文就被退回。

兰州理工大学理学院马军教授目前担任德国 Spinger 出版社旗下 Nonlinear Dynamics 期刊副主编,并同时效力于 Plos One 期刊。马军向早报记者介绍,他所效力的这两家期刊稿件审理还是非常严格的,「首先编辑就会过滤一部分论文,再是审稿人接着筛选。此外,任何期刊都会有一些人情稿件,但不能以极端的例子来夸大。」

开放存取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在同行心中处于怎样的地位? 2012 年中国知名学者、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前任院长饶毅就曾对国内一些研究人员在 Nature Communication 期刊上灌水提出过批评。牛登科直言:「在中国 90% 以上的科研人员(包括我)眼里,在 Nature Communication 上投稿还是有很大难度的。如果把中国大多数知识分子视为洋奴或者没用的废物,那是否该先开除掉 90% 以上的科研人员,然后再禁掉开放存取期刊?

早报记者查阅了 Plos 出版集团旗下的各大收费期刊版面费用标准,价格最低的是 Plos One 的 1495 美元,Plos Biology、Plos Medicine 价格相对较高,为 2900 美元。

一位高校化学领域的科研人员表示,「Hindawi、BioMed Central、Plos 等出版社其实只是把传统出版的读者付费改成了作者付费,个人认为目前的收费也比较合理。Plos one、Nature Communication、Scientific Reports 等收费期刊影响因子一路高升,佐证了期刊办得比较成功。当然单纯以影响因子来评价学术期刊是幼稚的,但比起 Plos One 这类期刊,国内某些生物科学期刊的影响因子飙升得更加畸形。」

此外,牛登科强调,应该慎用「垃圾论文」一词。低影响因子期刊上的大多数论文一种是只提出了很小的进展,另一种是争议较大,重要期刊不愿承担风险的论文。「客观评价,这些论文就一文不值吗?我个人的主张是认认真真做了研究,没有造假、没有编造数据,不管结果好坏都应该发表。好的发表了是经验,差的结果发表了是教训,也提醒后来人不要走弯路。科学研究是一步步往前进的,经过小步积累才能是一大步。」

为什么科研人员不将论文发同等层次的免费学术期刊?「当全世界学术界很多人都掏钱发表文章的时候,你选择避开开放存取。这就意味着你的文章别人要读需要缴费订阅,别人的文章你可以免费读,因为作者已经缴费了,」牛登科觉得如此「挖帝国主义墙脚」的行为并不合适,「目前,国家投资的图书馆购买的文献占了我们阅读文献的大部分,但还是有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来自于国家不用掏钱的开放存取,这些期刊的论文,来自于全世界科学家的贡献。」

马军表示:「无论是开放存取还是单位图书馆订阅,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来支付论文研究成果的阅读费用,文章的质量读者自有评价,不能因为发表在开放存取期刊就备受非议。」

开放存取期刊的付费论文是否有与科研单位重复购买的嫌疑?牛登科表示,负责任的开放存取期刊在作者投稿时会识别作者的单位地址,如果作者单位已经支付了订阅费,作者就无需缴纳论文出版费。「还需要注意一个问题,不同学科科研经费充裕程度差别很大,因此作者的支付能力也差别巨大。以往统一由单位图书馆支付订阅费,而在开放存取模式下,作者需要自己缴费,在经费少的学科领域就困难。」

对于林贤祖文中提到的每年数十亿论文版面费,马军认为「数十亿」并没有根据,「以我效力的开放存取期刊 Plos One 为例,如果作者说自己没经费且论文没挂基金号码可以申请豁免或者减免版面费。还有就是如果稿件内容被审稿人评价非常高也可以豁免版面费。」

林贤祖认为,「开放存取」模式近乎一个「高利润低成本」运作,所收取的「论文版面费」是一笔赤裸裸的暴利:「现在是互联网时代,这些出版商都是采用网络运营模式,绝大部分期刊没有纸质版,所有的运作和投稿审稿录用都是靠电子邮件完成的,编委和审稿人是免费服务的,我实在想不出它需要什么成本。」

一些科研人员亦在此基础上提出对读者和作者实行双向免费的主张。马军向早报记者列举了几项支出:服务器和网络的维护成本、给所挂靠出版社的管理费、编辑部定期召开的用以讨论期刊运行政策的编委沙龙或会议等等。

「一些国外期刊的编委和审稿编辑确实是义务的,但期刊仍然需要向高级编辑、高级顾问、副主编、主编支付津贴。此外开放存取期刊来稿很多,后台需要一批工作人员来受理,这也是一笔很大的人工开支。」

「不能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

开放存取期刊有没有问题?牛登科说:「也有一定问题,比如一些无德出版商可以忽视学术规范,随意发表任何交足费用的论文,负责任的同行已经列举出了无良出版社名单。」

2009 年开始,美国知名教授 Jeffrey Beall 涉足学术开放存取出版的问题研究,近年来不断更新开放存取期刊出版社的黑名单,提醒作者谨慎投稿和参与编辑或编委。2013 年 10 月 14 日更新的黑名单包括 439 家期刊/出版社。

「『灌水』期刊不可能在学术界建立威望,不可能通过学术界对学术期刊的过滤机制,如 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 著名的科技文献检索工具)的期刊筛选,而中国科研人员非常看重投稿期刊是否被 SCI 收录。今后估计随着开放存取的普及,SCI 等期刊评价体系作用会进一步加强」,牛登科举例,「前几年有一本非洲生物技术杂志,被 SCI 收录后接受了大量无质量论文,虽然狠赚了一笔,但很快就被 SCI 剔除,这本期刊也慢慢就衰落了。」

马军告诉早报记者:「开放存取期刊在中国都有代表公司和人员,估计国内人员对开放存取期刊出现的负面问题已经反馈给这些出版公司决策部了。」

「一般常见舆论都认为开放存取期刊是未来期刊的发展,对于开放存取期刊而言,如果从促进学术交流、扩大学术影响等方面,与传统期刊相比较还具有一定的优势。现在冒出许多假期刊,打着开放存取的旗号,败坏开放存取的名声,这可能是开放存取的发起者们始料未及的。」上述高校化学领域科研人员认为,「我们应该抵制的是假期刊而非开放存取,不能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任悠悠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