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被引论文与期刊影响因子的相关性在减弱

2013-03-01 15:43 来源:科学网 作者:武 夷山
字体大小
- | +

加拿大魁北克大学的George A. Lozano等三位学者在JASIST杂志2012年第11期发表文章,The Weaken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mpact Factor and papers’ Citations in the Digital Age(数字时代中期刊影响因子与论文被引次数的关系在弱化)。原文见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si.22731/pdf。

他们分析了1902至2009年的WOS相关数据。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论文的被引次数与发表这些论文的期刊的影响因子的相关性越来越强。但是,1990年之后,随着数字时代的兴起,人们更多地查寻、浏览和阅读的是单篇论文,而不太注意论文来自什么期刊,于是,论文被引次数与期刊影响因子的相关性逐渐减弱。这种现象首先出现于物理学,因为物理学是尝试电子形态文本的尖兵,ArXiv问世很早,其普及性是尽人皆知的。逐渐地,出自高影响因子期刊的高被引论文的份额在下降,而在高被引论文中,出自影响因子不那么高的期刊的论文所占份额在上升。如果这一趋势继续发展下去,则目前常见的依靠期刊影响因子来评价期刊、论文和科研人员的水平的做法就走向了穷途末路。

具体说来,1990年到2009年,发表于前10%高被引期刊的前10%高被引论文所占份额从5.25%下降到4.50%,而在前10%的高被引论文中,出自非前10%高被引期刊的论文所占份额从52%上升到56%。

在同一期杂志(JASIST,2012年11期),还发表了台湾大学信息管理系Ling-ling Wu、黄慕萱和Ching-Yi Chen合著的论文,Citation Pattern of the Pre-Web and Web-Prevalent Environments: 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Domain Knowledge。

该文认为,互联网的普及影响了研究人员的引用行为。他们提出4个假定:在互联网普及的时代里,人们将引用更多的主题相关的论文,将引用更多的名气不大的作者撰写的论文,将引用更多发表在影响因子不太高的期刊上的论文,将引用更多若没有互联网就难以找到的早期论文。他们选择“IT and Group”主题作为研究样本,搜集了241篇在互联网普及之前(1991-1995)发表的论文和867篇在互联网普及之后(2006-2010)发表的论文,通过分析这些论文的参考文献,上述4个假定都得到了有力的验证。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665749.html

编辑: zhongguox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