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年长博导问题更多

2013-03-01 15:43 来源:科学网 作者:喻 海良
字体大小
- | +

昨天,张明光老师写了一篇博客,《博导不能太年轻》。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我不认为全对。因为,博士生导师以年龄大小来区分,未免有些牵强。如果真的要牵强一下,我更认为博士生导师不宜太老。

在这里,首先说一下我国博士生导师的几大奇特现象。

(1)部分人自己依然是在读博士生,却已经当上了博士生导师。堂而皇之地指导他人,却自己依然多年也毕不了业。

(2)部分人在某些大学里面没有上过一天班,却在这些学校挂名指导博士生,每年可以招收好几个学生,更可笑的是有些人还是第一导师。

(3)部分人一年有半载躺在医院里面,做什么到需要别人伺候,然而依然热心地在大学里面指导博士生若干,里面绝大多数都是担任第一导师。

当然,上面说的都是一小部分,不代表群体。下面再接着说博士生导师的年龄问题。

在我国,博士生导师的退休年龄大学之间应该是不一样的。东北大学的博士生导师退休年龄为70岁,上任校长退休后,建议让那些健康的、能够拿来课题的、依然活跃在科技一线的工作者可以更晚一线退休,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变化。而清华大学的博士生导师是60岁退休。在澳大利亚,教授退休没有年龄限制,工作够一定年限,觉得自己力不从心了,就可以申请退休。相反,如果觉得自己身体健康,有课题,有学生,有精力,每天能到办公室坐上几个小时,就可以一直不退休。当然,后者少之又少。

关于博士生导师的年龄,我认为不宜太老。虽然年龄大的导师有很多优点,但这里主要说一下他们的缺点:

(1)年龄大的人,很多都看透世事,上进心不够。有一位朋友的导师,也是一个名导,当然也是一大学正处。然而,他却经常对他的博士生说,读书没有用,当官才有用。如果自己的博士生导师天天给灌输一些读书无用论的观点,怎么可能成才?

(2)年龄大的人,学习新生事物比较缓慢。现在社会,科技发展已经到了5年就换代的地步,每一个领域,基本上每一天都在发生变化。然而,年龄大的人,有些人思维已经不够敏捷,因而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也因此,跟着他们后面去学习创新思维,谈何容易。

(3)年龄大的人,认为自己经验丰富,更容易拍脑门。现在很多年龄大一些的导师,自己基本上没有时间去看文献,对于很多新生事物而产生的新生现象,第一反应不会去思考这里有没有可能存在一个特殊的自然现象,而是直接否定,认为这个工艺应该是错误的。也因此,很多原创性机会就在手边流失。

(4)年龄大的人,交流代沟明显。现在的博士生年龄越来越小,已经出现不少90后了,他们思维活跃,做出一些“新奇”事情也是常有的事。然而,年龄大的人,可能很难理解他们的想法,不是看不惯,就是不愿意看。如果还用2000年的思维方式去培养这些孩子,可能会得不到好的结果。

(5)年龄大的人,将来继续合作的空间小。博士生导师,可以说是博士生学术生涯中最重要的人之一,或许没有之一。如果选择年龄大的人做博士生导师,等自己博士刚刚毕业,他就可能已经要退休了。等自己将来希望找一个好的、容易相互信任的合作对象的时候,再想起当年的博士生导师,他却已经离开了科研事业。

(6)年龄大的人,等待退休的人太多。不要说年龄非常大的,我见过特殊的,不到50岁就开始计算什么时候退休了。这些人,对自己的要求已经是得过且过,因而对学生要求更是宽松。这样的后果是学生学到的东西少,将来进入正式岗位后竞争力不够。博士生阶段不吃苦,博士毕业后肯定要吃苦。

……

先写六条吧,因为,我认为,精力一般的人,即使是博士生导师,还是60岁退休的好。也因此,选择博士生导师,35-55岁最佳。当然,如果真的精力充沛,身体健康、能够拿来课题、依然活跃在科技一线,更晚一点退休我也是支持的。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17889-665772.html

编辑: zhongguox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