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的战略和战术

2013-02-22 23:52 来源:科学网 作者:韩 健
字体大小
- | +

战略是大目标,战术是达到一个目标的手段和途径。

我们搞生命科学的,大目标一定是改善人的健康。而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了解疾病,能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前两天的一篇博客讨论了我们正在进行的一场诊断技术革命:把基于病因学的诊断变成基于免疫学的诊断。与其问“是什么导致了你的疾病?” 我们问“你的免疫系统今天在干什么?” 。问题不同,带来的结果就大不相同。检测病因,标本来源多样化,被检分子多样化,方法多样化,技术平台多样化,价格高,管理麻烦;而通过检测肌体免疫系统对疾病特异性抗原的免疫反应,一个标本(血),一个方法,一个技术平台就能完成许许多多疾病的诊断了。

其实这个所谓的诊断革命就是一个战术的改变。针对病因的诊断一直是科学家们所追求的。一般认为,只有知道了病因,才能最终得到最有效的治疗。所以人们把诊断和治疗捆绑在一起了,认为“诊断只有找到了病因,才能治疗”。

可是现实情形是,很少有那些疾病的治疗是针对病因的:糖尿病的治疗针对血糖,心脏病的治疗针对血脂,癌症的治疗针对肿块等等,这些治疗其实都不是在治疗病因,而是在控制一些疾病的间接症状。

既然治疗都没有针对病因,那么在诊断的战术方面,我们是否也可以先放弃对病因的一味追求?

科研中经常碰到类似的情形:一些科学家们死死地盯牢战略目标,在战术上不肯放灵活些。就好像是路行者手里拿着指南针,认准了北就一直走下去,不管前面是高山还是大海。

战术上灵活性的具体表现就是把一个很大的战略目标分段解决。战略任务没能完成,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囫囵吞枣全面进攻,没有学会把矛盾分解成几个方便对付的小问题。

我们研发的多重PCR技术也是如此。我们把多重PCR扩增反应的特异性问题和敏感性问题分段解决: 先解决了特异性的问题,然后在解决敏感性的问题。

战术决定战略是否能够实现,而没有战略的战术就比较盲目了。如果心中没有病人需求,市场需求,战略目标定为办公司赚钱,那战术的选择也很难洒脱。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90052-663876.html

编辑: zhongguox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