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民生科技”地位空前突出,医学等直接惠及民生的科学技术领域蓬勃发展是本次科技奖奖励项目的一大特点。本报特邀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杨奕虹、武夷山,就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三大奖的历年高等级获奖项目相关信息进行了分析点评。
依托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自建的科技成果数据库和专家数据库,杨奕虹和武夷山以及该所研究生孙启元从1985年~2012年国家科技奖励项目(缺失1986年、1989年、1993年、1994年4年数据)中,选出三大奖特等奖和一等奖获奖项目共443项,其中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项目共80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77项。
学科分布:临床医学占半壁江山
医学领域获奖总量为32项,其中临床医学16项,占50%;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7项,约占22%(见图1)。生命科学领域获奖总量为48项,其中农学31项,占65%;畜牧、兽医科学7项,占15%。
点评:这两个领域的获奖项目绝大多数属于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基础研究获奖项目非常少,这反映了我国基础研究较落后的现实情况。
获奖者:女性少 60岁为主
80个获奖项目中特等奖只有1项,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项目,主要完成人为女性,获奖时已当选院士。获得一等奖的项目为79项,可统计的数据量为77项。在这77项中,项目第一完成人为男性的项目有71个,占92.21%;第一完成人为女性的项目有6个,占7.79%。
医学领域32个项目中,第一完成人为男性的项目28个;第一完成人为女性的项目4个,占医学领域总量的12.50%。生命科学领域45个项目,第一完成人为男性的项目43个;第一完成人为女性的项目2个,占生命科学领域总量的4.44%。在三大奖一等奖范围内,医学领域第一完成人为女性的项目比例高于生命科学领域。
79项一等奖项目中,可获得第一完成人年龄数据为68项。统计显示,获奖年龄段分布为:30岁~39岁的2人,40岁~49岁的7人,50岁~59岁的22人,60岁~69岁的21人,70岁~79岁的11人,80岁以上的5人(已故2人)。如果不含已故2人,66个项目第一完成人获奖年龄平均为61岁。其中,医学领域30个项目中,第一完成人获奖年龄平均为63岁;生命科学领域36个项目中,第一完成人获奖年龄平均为59岁。医学领域第一完成人平均获奖年龄比生命科学领域的平均获奖年龄高4岁。
点评:虽然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是女性就业人数较多的领域,但获得高等次科技奖项的女科技人员迄今还凤毛麟角。50岁~69岁的中老年科技人员是获奖主体,占获奖总人数的63.24%。中青年科技人员获大奖的比例仍较低。
产学研合作还需加强
在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获奖项目中,产学研合作的项目(即申报单位包括公司或其他生产单位、高校和科研院所三类机构的项目)有5项,占80个特等奖或一等奖项目的6.25%,其中医学2个,生命科学3个。相形之下,在1985年~2012年三大奖的443个特等奖和一等奖获奖项目中,产学研合作项目共25个,占总量的5.64%。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一等奖的上述80个项目中,项目第一完成单位没有公司。在医学领域,第一完成单位的类型主要集中在研究所和大学,两者相加达到62%(见图2);在生命科学领域,第一完成单位的类型主要集中在研究所,比例高达75%,大学占15%,其他单位占10%。
点评:近年来,各方面对产学研合作越来越重视。但迄今为止,产学研合作成果获得高等级奖励的数量占获奖项目总量的比例仍较低。我们期待出现更多高水平的产学研合作活动。
医学领域获奖者院士比例更高
79个一等奖项目中,能获知项目第一完成人姓名的项目有77个。其中,获奖时已当选院士的有8人,占10.39%;获奖时不是院士,但在近日统计时已当选院士的,有17人,占22.08%;非院士获奖者有52人,占67.53%。
77个项目中,医学领域项目获奖时第一完成人已当选院士的共6人,占医学领域获奖人数的18.75%;生命科学领域项目获奖时第一完成人已当选院士的共2人,占生命科学领域获奖人数的4.44%。医学领域获奖者中的院士比例远远高于生命科学领域。
医学领域3人获最高奖
在三大奖之外,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从2000年开始评选针对杰出科学家个人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到2012年共有22位科技人员获此殊荣。
获奖者全部为男性,获奖时的平均年龄为83岁,最年长的为92岁,最年轻的为65岁。其中,医学领域获奖者3位,生命科学领域获奖者3位,两个领域共6位,占总数的27.3%;医学领域获奖者平均年龄为85岁,最年长的为87岁,最年轻的为84岁;生命科学领域获奖者平均年龄为80岁,最年长的为92岁,最年轻的为7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