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步入21世纪的今天,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深刻意识到高端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能力和发展潜力。若使国家兴旺发达并能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对科技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投入。尤其是2008年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了大动荡和新生态。不少发展中国家富有远见的领导人审时度势,努力寻求有利于本地区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方式,其中一项战略性举措就是培养和引进人才。作为金砖国家的巴西也不例外,著名的“万人精英计划”迄今所培养的人才已成为国家科研技教育发展的中流砥柱;另一旨在参与国际高端人才竞争的“科学无疆土计划”也得到了有效实施。正是这些计划的及时出台和有效实施,才从根本上保障了巴西科技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国家实力不断增强。
本文介绍巴西这一新兴国家的人才发展计划和实施措施,列出保障这些计划有效实现的若干技术支持系统和优化整合效果。特别是巴西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去行政化,成功实现了“行政管理—技术协调—科研人员自我管理”三位一体的科学管理机制,形成积极宽松的促进自主创新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良好环境,从而确保了科研管理和人才培养的自由竞争机制和高效持续运转。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巴两国在努力增强国力和重视人才发展方面有很多共同特点,两国先进的人才培养经验值得相互学习。尤其在中国“万人计划”等各类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之际,科学教育事业持续良性发展的形势下,介绍和引进巴西人才计划的技术支持和科学管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为此,作者推出《人才计划的技术支持和科学管理-巴西篇》,共分三次在科学网博客发表,敬请网友关注。
培养和发展巴西科研教育的中流砥柱:万人精英计划
全巴西大约有170万研究人员和研究生、本科生等技术人员。其中,获得博士文凭的研究人员有100739 人,硕士文凭的研究人员有74344人。隶属于联邦政府科技部的科学技术发展委员会(CNPq,简称巴西科技基金委),通过科研人员基金项目(科研成果津贴-PQ),资助一万三千科技精英,领导十六万之众的科技队伍,教育一百六十万规模的莘莘学子,形成国家科技教育人力资源的金字塔结构,如图1。下面介绍该金字塔的组成,特别是成为巴西万人科研精英的申请条件、享受待遇和应尽义务等等。
巴西科技基金委是联邦政府的主要科研管理机构,根据科技部制定的各项政策,在有关专业人员的参与下,每年制定经常性项目和重点项目等两大类课题的招标计划。图1中位于塔顶的“万人精英”就是通过前者,即经常性项目计划逐年累计遴选出和培养起来的,这是巴西科技基金委实施人才计划的“重头戏”,他们在各个专业组成的专家组的配合下,每年遴选出优秀的研究人员并向他们发放相应数量的科研津贴。
图1 巴西科技人才金字塔:万人精英和170万科技人员队伍
巴西科技基金委一般称其资助的科研人员为研究员,其中有一大项是对优秀科研人员的薪金补贴,相当于国家科研津贴,称为科研成果津贴(PQ),旨在鼓励科研人员发表科技文章和参与科技活动。2010年共资助12883位研究员,较2009年增加11%。由于资助面接近一万三千人成为巴西科技教育界名副其实的万人精英计划。
1)申请条件
博士毕业;
在巴西任何机构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正常发表科技文献;
指导研究生;
主持过科研项目;
参加和组织本专业的科技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每个科研人员都要把个人履历放在巴西科技基金委开发和维护的“科技人才电子履历表和数据库”里面。这个全国统一格式的人才库,通过网页方式公开发表巴西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供社会自由查阅。科技人员、在校生以及相关机构要经常性地登录这一电子人才库,及时更新自己的科研信息。这些资料是申报项目基金和参与科研津贴评选的前提。2010年在这个人才库里面注册的科研人员达170万人,科研机构达15300个。
2)资助方式
科研成果津贴共分为三级六个档次。具体如下:
二级研究员,每月补助550美元(1100巴币,相当于两个社会底薪,免税);
一级研究员,有具体分为A-D四个档次,每月补助从600到750美元不等,另加相当数量的科研基金;
高级研究员,是对退休的一级研究人员的荣誉称号,每月补助750美元,不再补加科研基金。
其中,一级和高级研究员占万人精英总人数的41.7%。
3)应尽义务
拿到科研成果津贴的人员,除做好教学科研等本职工作外,都非常注重工作质量的提升,因为网络公开且格式一致的个人履历表内容,督促他们不断努力,追求卓越,多出成绩,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对于巴西科技基金委整体来说,科研成果津贴项目可以年年申报。但对于已获得科研成果津贴的研究人员来说,三年到期,重新评比,不是终身制的。如果相比之下,上届科研成果津贴获得者的“产出”数量和质量不到位,马上就会被新的、成绩优异的竞争者代替,科研成果津贴名额有限,而申报人数年年增长。
另外,拿到科研成果津贴的研究员一般被认为是本专业的科研骨干,有义务参加巴西科技基金委的各种项目的评选活动,且参加这类活动都没有额外报酬。同时他们和普通科技研究人员的差别主要是以研究成果来区分,获得的国家经济补贴也仅是大学教师工资的十分之一左右。
助力巴西参与国际高端人才竞争:科学无疆土计划
巴西史上第一位女总统迪尔玛·罗塞夫上任以来,领导工党政府为促进国内外人才交流,强力推行“科学无疆土计划”。顾名思义,“无疆土”旨在打破国界的限制,实现人才的跨国培养、引进和交流。
“科学无疆土计划”的具体举措是:1)把年轻学人派出去,国家以资助的形式支持一些优秀的本科生、研究生,到欧美国家进行夹心面包式的学习。2)采取大学扩建扩招的方式,或提供一种称为“新博士计划”的奖学金等,把滞留在欧美的巴西本土出生的博士毕业生吸引回流。3)资助一些高校著名的研究中心聘请国际高端人才短期来访。4)国家以资助的形式,支持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和教师到欧美国家相应学校从事短期进修。这些具体的“科学无疆土计划”项目大都是通过综合配套实现的。
下面以“聘请国际高端人才项目”为例进行具体介绍。
1)申请条件
巴西方申请人应是上述巴西科学基金委的科研成果津贴获得者,并形成科研团队;
巴西方申请人所在的单位应拥有经过巴西教育部认可的、具备指导博士生能力的本专业的研究生教育课程;
外国专家所在的研究机构应和巴西方申请人有一定合作关系,专家本人应是本专业国际著名人士、在职人员和具有相当水平和数量的科研成果等等。
当然,外国专家的履历表必须首先由巴西方合作人放到前述的“科技人才电子履历表和数据库”上,这是该项目能够进展的前提条件;其它评审过程和巴西国内一般项目的评审程序相同。
2)资助方式
三年为期;
10万美元左右的项目配套经费,用于巴西研究人员包括博士生到外国专家所在单位短期访问;
邀请的外国专家在三年内,每年可来巴西工作一到三个月,每月免税收入七千美元(国外习惯,该专家在巴西的生活自理);
外国专家的台式和手提电脑等基本办公设备;
以及若干博士后研究人员的人头费;等等。
3)应尽义务
邀请到巴西工作的外国专家在三年内,每年到巴西工作一到三个月,协助巴西邀请方的研究生课程建设如指导博士生和博士后的研究工作。巴西方申请人和团队应到国外专家所在研究机构访问一到三次,特别是派遣博士生进行短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