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杰尔
Richard N. Zare
美国
理查德·杰尔教授,美国籍,男,1939年11月出生。著名物理化学家和分析化学家,斯坦福大学化学系教授,曾获美国国家科学奖、以色列沃尔夫化学奖等多项奖项,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联合推荐。
杰尔教授长期致力于推动中美两国科学界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了一批高层次的中国科学人才。在任美国科学理事会主席期间,他积极推动两国基金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作为中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他积极为中国的科技发展建言献策;作为战略科学家,他对中国化学领域的科技发展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作为科学基金绩效国际评估专家委员会主席,成功领导了科学基金国际评估工作,为科学基金事业的长远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科研、教学的大学教授,他精心而真诚地培养了一批高层次的中国籍科学人才。他多次应邀来华讲学和出席会议。他与华人作者合作撰写文章共计169篇,相当多的合作者现在中国工作。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中美科技外交的友好使者,对中美科技合作发挥了多方面的重要影响和独特推动作用。
弗莱明·贝森巴赫
Flemming Besenbacher
丹麦
弗莱明·贝森巴赫教授,丹麦籍,男,1952年10月出生。现任丹麦奥胡斯大学交叉学科纳米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丹麦皇家科学院院士。他的研究领域涉及表面科学、分子电子学、扫描隧道显微学等领域,在物理、化学、纳米科技等多个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由中国科学院推荐。
自1990年起,贝森巴赫教授开始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开展合作,他在推动中丹研究生联合培养、中丹联合纳米科技研究方面做出重要贡献。他倡导并推动丹麦大学联合会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建立中丹科教中心,发起丹麦基金会与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立中丹纳米科技国际合作重大项目,自2011年起他担任丹麦嘉士伯基金会董事会主席,积极探讨与中国科学院在生物科技领域筹建联合实验室等事宜,为促进中丹纳米科技国际合作及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朗尼·汤普森
Lonnie G. Thompson
美国
朗尼·汤普森,美国籍,男,1948年7月出生。世界著名的冰川环境和古气候学家,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5年获得“泰勒奖-地学环境成就奖”。由中国科学院推荐。
汤普森教授开拓了山地冰芯古气候重建这一新的研究领域,取得了国际一流的研究成果,仅在Science、Nature杂志上以第一作者署名发表的研究论文就多达11篇,其中多篇是与中国科学家合作撰写的,为推动青藏高原环境变化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有着丰富的研究生教学经验,帮助中国地学界培养了多名杰出的科研工作者,为中国冰川和环境领域科研力量的发展壮大做出了贡献。从2003年以来兼任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学术副所长,与中国科学家一起推动“第三极环境(TPE)计划”,为中国科学家引领国际第三极环境研究做出了新的贡献。
黑川真一
Shin-ichi Kurokawa
日本
黑川真一教授,日本籍,男,1945年6月出生。国际知名的粒子加速器专家。他曾担任多个国际加速器学术组织的主席,荣获2011年粒子加速器领域的最高奖——维德奥奖等国际大奖。由中国科学院推荐。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黑川真一教授先后50多次访问中国,积极推进日本加速器界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等单位的合作。他大力推动日本学术振兴会和中国科学院签订在加速器相关科学领域的合作项目,并担任日方协调人。他推进中日人员互访和合作研究;推广低温超导和实验物理与工业控制系统等先进技术;组织讲习班和研讨会等,培养人才;担任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并努力促进在上海光源上的合作。他为中国大型粒子加速器装置的建设并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费立鹏
Michael R. Phillips
加拿大
费立鹏教授,加拿大籍,男,1949年9月出生。国际知名的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专家,现任上海市精神卫生研究所危机干预研究室主任。由上海市推荐。
自1985年以来,费立鹏教授通过创立研究平台、牵头组织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等形式,积极和卓有成效地推动了中国公共精神卫生领域的研究工作。他通过联合中国有关单位,开展全国范围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心理解剖研究,掌握了中国自杀人群的疾病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多因素自杀模型并推动了危机干预、合理储藏农药等政策制定,为减少自杀死亡人数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引进并修订完善了国际通用的临床检查与诊断工具,使中国对各类精神疾病的流行特征、发生发展规律的研究更加科学和完整。调查数据和研究结论不仅得到国际重视,而且为中国政府制定精神卫生政策、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