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中因小错误引发大问题的情况很常见,大到航天发射失败,小到发表论文被撤。为了避免小错误导致大问题,研究人员必须对原始数据有充足的了解,必须能够判断数据中的真伪和对错,这就要求科研人员经常亲临第一线,即使不能这样做,也应该对数据中的疑点保持警惕、追根问底。
现在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大多数科研工作实际上由研究生完成,而研究生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基础好坏不等、科研热情不同、认真与否不一、粗心细心都有,这些现实情况经常会导致数据不准确或者数据分析不准确,如果对有问题的原始数据全盘接受,就会做出错误的判断,这样包含错误的工作一步步放大,就可能造成大问题。
我和一个研究生讨论热重结果时,发现研究生把失重计算区间搞错了,以至于所得失重数值不合理。如果我采信了这个研究生的报告,就会对化学合成判断错误。对存疑的数据,我一般会要求研究生拿原始曲线、照片等给我看。于是我和这个研究生一起对着电脑算失重,就发现并及时纠正了错误。类似的情况有很多,必须把错误扼杀在原始数据阶段,不让错误传递下去。
还有一种小错误是由想当然造成的。以前毕业的一个研究生做的工作,将异氰酸酯和有机胺反应,从教科书上得知这种反应很容易进行,所以想当然地认为我们设计的反应“应该”能够反应完全。可是最近我们换了一种溶剂再做这个实验,却发现反应物不能全部转化,于是我们再重复几年前的实验,发现反应同样不能彻底,推测原因,可能是二异氰酸酯中一个官能团反应后分子变大很多,位阻增加导致另一个官能团反应变慢,于是我们调整了加料顺序,结果有所改善。这就是“想当然”而犯的错误,如果将这个合成反应放大,结果一定不可控。
注意观察是实验科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决定了数据的可靠性,即便高度现代化的仪器检测结果也应该合理地存疑。我最近做了三种玻璃材料的X射线衍射,发现一个样品在不同的仪器上所得结果大不相同,我认为是仪器操作的问题,可能是样品的高度不合理,需要自己去仪器旁边看。两个不同数据如何取信?只有自己继续验证。还有,因为实验容器不透明而没有观察到溶液中的沉淀,导致浪费时间。
这些似乎都是小问题,但常常被研究者忽视或者轻信,而原先没想到的则一方面是缺乏经验,一方面是不注意观察。这些小错误延续下去就是大问题。很多科学家拿着研究生做出来的初步结果就去到处吹嘘,甚至拿到企业去放大生产,结果就是企业损失大量资金,科学家损失学术声誉。因此科学家必须对自己手里的数据有十足的把握,以避免小错误引发大问题。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