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投入与科研产出

2013-01-09 20:46 来源:科学网 作者:秦 四清
字体大小
- | +

科研投入与产出若成正比关系,则是投资者和科研人士皆大欢喜的结果,这种情况叫双赢。但对我国而言,执行情况并非如此,其原因从大的层面上说,是科研体制有弊端,从小的层面说,是急功近利、争名夺利惹的祸。

国家973项目从评审立项到结题存在一些众所周知的弊端,常被人诟病。有些人拿项目不是真正想解决科技难题,而是为了争名夺利。拿项目主要靠关系、靠忽悠,而不是靠过硬的“金刚钻”功夫。国家每年立N多项目,花N亿经费,除个别项目取得实质性突破外,大部分项目基本上没能解决神马问题,投入的经费基本上打了水漂,除了发表M多论文,培养M多研究生外,能真正解决或突破一个问题的成果如同“水中望月,雾里看花”。

例如,就矿难问题,国家至少已立项了5个973、基金重点与基金重大项目(煤与瓦斯突出、突水、软岩大变形),投入了N亿元的经费,结果是核心科学难题仍然未被解决,矿难仍“涛声依旧”。项目执行人士甚至还不明白“煤(岩)体累积损伤诱致突变”是突破矿难问题的核心所在,在核心问题外面打转转,打擦边球,不求甚解,靠发表N篇论文交差,蒙混过关,最终结果都是“双败”。

重大科研成果大都是在长期科研积累的基础上,下意识或偶然发现的,而不是“计划”出来的。计划经济已经证明是失败的政策,计划性的项目或人才计划会成功吗?

其实,科研经费与项目成果并不成正相关关系。纵观科学发展史,牛顿、爱因斯坦们载入史册的科学成果,是被“计划”出来的吗?国家给TA们投入过巨额经费吗?不花钱或花费较少搞出来的成果往往都是重大原创性的成果,花费巨额经费的项目像外形光鲜靓丽的公鸡,但不会下蛋。即使属于母鸡,也属于老弱病残型的,下的蛋不但小,而且病态,没人敢吃。国家发展需要金蛋、银蛋,不需要软蛋,更不需要病蛋。

地震局系统的经费支出也常遭人非议,说大量的经费没用到预测研究上。其实地震局并不是不想投入,而是不知道怎样投入,不知道研究什么才能突破地震预测的瓶颈。若给地震局1000亿元,能解决预测问题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解决预测问题,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如何下手找到突破口的问题。

在网上,千人们也常被人诟病。说TA们拿着普通教授们N倍的工资、N倍的科研经费,但做出的科技贡献并不比我们多N倍,这也属于投入与产出的关系问题。千人们多拿点钱也无所谓,关键是你得做出与之匹配的成果。若做出了有价值的优秀成果,别人自然会尊重你,羡慕甚至嫉妒都会有,但不会“恨”;否则,别人会看扁你,认为你不是千人,而是老千。

我国科技若想健康可持续发展,不是急着搞神马“***、万人计划”,即使病急也不能乱投医,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嘛,而是不断改进科研评价体制和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这些事儿理顺了,且执行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和土鳖们公平竞争,以成果的价值论英雄。果真如此,就不需打着“钱多”的广告满世界招聘人才,且可省掉巨额的广告费,有能力的海龟们自然趋之若鹜,轰都轰不走。

编辑: zhongguox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