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笃信一条: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与众不同的,每个人必须为自己做主,并为自己的任何决定负全责。所以我其实很不愿意对别人的选择指指点点,或者给旁人非技术性的建议。我从来不会告诉学生你将来必须怎么怎么样。更何况,就连我自己到现在还时不时地冒出当自己的脑子和精力做不了科研那一天,我就辞职去荒地种树的想法。像我这种对自己的未来还糊里糊涂的人怎么可能帮别人规划未来?但是有些时候,给大家说说自己的经历,权当一乐,如果哪些小朋友不小心还有些启发,也不算坏事,是不?
到本学期末,一些有rotation(轮转)的研究生项目就到了选实验室的时刻,也有不少大四本科生在联系出国,涉及到选专业。有些同学问我,该选什么专业,选哪个实验室。我的答案就是:很难说一时的决定是对是错,决定的对错在于你回头看的时候。不过我也会告诉他们当年我自己是怎么选实验室的。
犹记得我们大四申请出国的时候,流传着这么一个原则:Ph.D选助理教授,post-doc选超级大牛,因为前者面临拿tenure的压力,会在实验室手把手教你做实验,给你最多训练,帮你打好各种基础、又容易出成果;而后者嘛,能提供强力推荐信,便于找工作。
而我自己呢,从来都是没什么规划的主,因为“计划赶不上变化”嘛,但是好像从小到大我潜意识里都在自觉躲避不喜欢的事情,当年在选实验室上,也是用了排除法:1.我受不了解剖,受不了杀多细胞生物,所以我的研究对象只能局限于单细胞;2.我的性格属于比较急躁、耐心不足的类型,实验周期太长的学科不适合我;3. 我从大学开始对数学这一科有了心理障碍,所以bioinformatics、computational biology好像不适合我。这么一排除,MolBio里面能让我选的已经不多了。而当时,Shi Lab研究方向是细胞凋亡,正是机理研究最有趣也最热火朝天的年代,这个方向我很喜欢,只有一个顾虑——大学已经粗浅地接触过结构生物学,但感觉从事结构解析的好几位师兄师姐都是计算机系那边过来的,不知道有多高深。所以我就问了一公一个问题:您这里对数学的要求高吗?当收到否定的答案时,我乐颠颠地选这个实验室了,当然前提是三个月的rotation让我对这个实验室的气氛非常满意(在Princeton,好像实验室气氛是基本不用考虑的因素,每个实验室都把学生都当宝贝,很少听哪个同学抱怨实验室气氛不好的)。
也许正是因为一开始就是通过排除法选择的让我满意的方向和实验室,所以进去以后很对胃口。而我也正是在这期间才慢慢总结出自己后来经常说的一句话:如果你凭兴趣去选择职业,除非极少的特别有恒心有毅力之士,可能不小心就进入了围城;真正留住你、推动你不断前进的是成就感,大大小小持续不断的成就感会让人上瘾。当然我这么说是因为于我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好像就是成就感,对别人可能又不同。
总而言之就一句话:花点时间了解一下自己,问问你自己什么最重要?嗯,酱紫。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