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东的科研往事

2012-11-30 14:33 来源:科学网 作者:曹 宇
字体大小
- | +

昨日王晓东教授来座谈,我也坐在一隅,仔细聆听。王教授在界内的名望,自不待言,细细品味其言谈,更是被深深吸引。不像诸多名家那般精于演讲之道,不像老牌学者般学术气息浓郁,让人感触最多的,还是平淡和真实。

王晓东诉说了自己走上学术道路和感悟学术乐趣的三件事。我想,在大多在场的专家学者心里,多少都会引起共鸣、震撼和深思。第一件事发生在他的本科阶段。一次微生物课的任务是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中的一种细菌。当同学们都完成任务去自行活动时,王同学还在苦苦摆弄镜头,努力找到自己的目标。最后大伙儿都散了,系里最受敬仰的老教授看到了还在坚持的王同学,得知其目的后,还提出帮他一起找。老教授观察到了这类细菌,再让王同学去观察,可是王同学还是没有看到。内心反复纠结,是否要跟自己最敬佩的教授谎称自己也看到了?最终,王同学还是以实相告,说自己没有看见。本以为老教授会很失望,没想到最后老教授竟找来了王同学,还劝其报考自己的研究生。

随后王同学漂洋过海,来到阿美利加攻读PhD。那时他找的导师是一个博士后结束就发表了二十余篇文章,并有半数都是Cell paper的天纵之才。心中的沾沾自喜马上被泼了冷水。因为这位天才行踪诡异,上班时间短,而且还不怎么搭理自己的这位博士生。王同学郁闷了,真的很郁闷。在没有导师指导,课题又是几乎无从下手的难解之题的情况下,王同学兢兢业业地干了五个春秋,最后还是什么也没有做出来。之后王同学去了一个由两位诺贝尔奖得主开的实验室里做博士后研究,竟只用了八个月的时间解决了让以往数位博后饮恨的难题。原因就是在博士期间积累的失败的经验,让他解决难题更加得心应手。

最后一件事,发生在王晓东的博士后时期。他当时从事的课题,只需要最后一个技术难度不高的环节(蛋白测序),就可以投稿到cell上。可是他的老板却让他把工作让给其他的博后,自己再寻找新的课题。怒火中烧的王同学险些辞职不干,可清醒之后却想到自己从事的领域,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问题。于是重整旗鼓的王同学开始潜心探索一个又一个环环相扣的科学问题,也真正的体会到了发现和解决未知之谜的乐趣所在。

王晓东认为,自己人生中三个重要阶段的这三个重要的遭遇,是自己走上科研道路,学会科研精神和品味科学乐趣的关键。仔细想来,简短的三件事,反映出了做科研的三个必备因素:一是诚实,只有认真对待自己得到的结果,诚实的记录和诚实的总结,才会最终得到真相。二是不怕失败,失败不可怕,王晓东的经验更是说明了PhD期间的失败更不可怕,因为失败叫人反思,失败让人积累经验,失败带来的财富有时比成功更可贵。三是要将眼界放远,解决大的科学问题,要有大的胸怀和眼界。放下眼前的小利益,看向更远更大的天地,才会真正的享受其中。

这样悠闲的叙述往事,时间流逝,而聆听者心中激起的感慨却不易流逝。如果天分和勤奋是成功者之必要属性,王晓东的经历同样告诉我们:你还需要更多。

编辑: zhongguox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