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发SCI论文能否当个好医生?

2012-11-15 20:45 来源:科学网 作者:何 士刚
字体大小
- | +

亲戚1988年毕业于当时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分配(是的,当时还有分配一说)去了上海某著名医院耳鼻喉科。二十多年来从住院医做到了副主任医师。因为就是喜欢看病,做手术,所以连研究生也没上,也一直没有申请研究基金,发表论文。

今天接到电话,说医院今年重新聘用,没有SCI论文的副高以上职称,全部参加答辩,好象都没通过,结果是将被聘为主治医师。

自从SCI传入中国,神州大地处处只有一个标准,自上而下努力将其发挥成Stupid Chinese Idea的极致。要求高等学校的老师做研究我还可以理解,因为我一直认为,不做研究,不能成为最好的老师。但因为多年来重研究轻教学,发了论文,拿了项目可以名利双收,又升职,又得奖金,书教得再好,连教授都当不了,使得目前天朝大学的教学水平已经到了情难以堪的程度了。虽然有些领导口口声声要提高教学质量,但和以前多少年重视知识,重视知识分子一样的,只是停留在了口头上。所以,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不抱任何希望。有条件的家长,还是让孩子到国外学吧,可能学费也不比国内贵多少。

如今,SCI用到了医生头上,我就万难理解了。不发SCI论文就不能做个好医生吗?我们是要医生会看病,会做手术还是会发论文?当然最顶尖的医生,也会想做研究,但如果不做研究,只靠精湛的医术,能在天朝的医院生存吗?现在看来,答案是否定的。

太太在美国进修,哈佛医学院的麻省眼耳医院。我在波士顿期间也经常会去。那里,几乎每天二场病例讨论(conference),早上七点和中午一点,有角膜,眼底,视网膜,黄斑,血管,神经眼科等等,不一而足。我还去旁听过几次视网膜的讨论,深深感到这才是训练医生看病的模式。一般的形式是住院医讲病例,高年资医生会提各种问题,一小时讨论后,年轻医生对某一疾病的理解会极大的加深。但据家里的在医院工作的亲戚朋友说,以前国内医院也有这样的病例讨论的,但现在几乎没有了。我的感觉是十年之后,光天朝医院临床医生发表的SCI论文数,可能会超过全球其他所有国家的总和,但那时,天朝的医院将没有会看病的医生了。

我要病了,去米国看,如果你去不起,对不起,谁让你不幸生在。。。。。

编辑: zhongguox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