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期刊的鸡与蛋

2012-11-15 20:45 来源:科学网 作者:曹 俊
字体大小
- | +

去年听一个意大利人的报告,他引用了一篇1930年代《Nuovo Cimento》上的文献,也许是担心在座的很多年青人没听说过这个杂志,他补充了一句:“当物理学由意大利人书写的时候”。一句话道出了意大利人的骄傲与落寞。《Nuovo Cimento》在二战前是响当当的杂志,不少里程碑式的工作发表在它上面。随着科研重心转向美国,逐渐没落,现在这个杂志是不是还存在,我不太清楚。(当然,在核与粒子物理方面,意大利现在仍是传统强国。)

今年3月8日,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文章投到美国《物理评论快讯》(Phys.Rev.Lett.)上。在新闻发布会上,有人问“为什么不投给中国的杂志?”正面回答我忘了,邢志忠回答说:虽然实验结果发表在国外杂志上,但我保证第一篇关于这个实验结果的理论文章一定发表在国内杂志上(参见邢的博文)。我补充说,虽然文章发表到国外,但引用了三篇国内杂志文章。

重要工作应不应该投给国内杂志,是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是现在就把最好的工作投到国内杂志上,拉高杂志的影响力但降低工作的影响力,还是优先提高研究水平,提高科学家的国际影响力,然后再回头提高杂志的影响力?

期刊杂志的水平显然是跟随国内研究水平的,而不是相反。没有见过哪国的研究水平不入流,而办出一流杂志的。各国也往往有明确的政策扶植本地的杂志,例如欧洲核子中心两个实验组发现疑似希格斯粒子的4篇文章都发表在欧洲的杂志Phys.Lett.B上,而不是发表在影响因子更高的美国《物理评论快讯》上。如果国内的研究水平上去了,从牙缝里掉点下来也是很好的工作,何愁国内杂志的引用率不高?特别是在网络时代,文献查找往往并不是通过杂志本身,而是电子预印本数据库。因此功成名就之辈如邢LRJ,就不在乎文章投到哪儿,不会影响其引用率。而初出茅庐的新手,则需要借助杂志的“影响因子”来给自己的长脸、评职称。单位也喜欢说发了多少篇Nature,Science,这样简单。

大亚湾的结果是一个新发现,每个新发现往往容易出现争议,如果不投给最好的杂志,有可能让人怀疑:是不是结果有问题,投给好杂志被拒了?我们经常看见一些有争议的结果,辗转多个杂志,最终发表在一些不起眼的杂志上。大亚湾的第二篇论文投给了《中国物理C》,这篇论文用2.5倍的数据量,提高了测量精度,同时包括了大量的细节,即将正式发表。在大亚湾国际合作组讨论时,我们还是遇到了不少阻力,一些美国同事认为,显然这篇详细的长文应该发表在Phys.Rev.D上,与Phys.Rev.Lett相呼应。甚至有个别人挖苦说,我们学校图书馆查不到《中国物理C》,这个杂志的影响因子是几啊?仿佛他从网络信息时代退回了20年一样。

随着国内研究水平的提高,杂志水平提高也很快,不过值得改进的地方还是很多的。首先是规模化做得不好,各自为战,不利于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我怀疑是不是中科院的大多数研究所都有自己的SCI期刊?几个物理类的期刊统一到《中国物理》的旗下,形式上是一个重要进步,不过还没有实质统一。然后是发展目标不明确。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发SCI文章的要求,还是瞄准国际一流杂志?我感觉前者还是主要的。承接水平低一点的文章的杂志也是必要的。但是由于条块分割,杂志很多,都不容易搞上去。如果想当一流,就需要国际化,国内国外一视同仁。不然的话,即使研究水平上去了,杂志水平也难以与之相称。

编辑: zhongguox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