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破中文期刊的恶性循环

2012-10-19 21:33 来源:科学网 作者:徐 耀
字体大小
- | +

《化学学报》改版了,作者比较关心的“今后不再收审稿费和版面费”一事,其实是打破中文期刊办刊恶性循环的一个切入点,在改版的主编致辞里我们可以发现编辑部对中国学术期刊普遍问题的准确把握。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自然科学各学科领域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中化学学科的成绩尤为突出。近5年来,我国发表的化学类SCI文章数量、总被引次数均名列世界前列。但是,与之不相称的是,中国化学期刊的整体水平还很低,远没有达到“服务中国化学工作者、推动中国化学发展”之目的。我国的化学工作者往往把文章投到国外的期刊发表,然后再花钱买回来看。这种情形如果长期下去,不但严重影响我国化学学科的发展,还会造成“中文不适合表现现代科学技术”的不良印象”。

我相信,几乎所有中文学术期刊陷入一个办刊的恶性循环:科技评价体系剔除中文文章导致中文期刊稿源差---期刊销量不好---办刊经费不足---收取版面费---通货膨胀引起版面费上涨---稿源加速外流---稿源质量下降---科技评价进一步排斥中文期刊。这个恶性循环已经快让中文期刊存在不下去了,如何打破这种循环是摆在所有期刊面前的难题。

我认为,取消版面费是打破恶性循环的最佳切入点。

我早已发现,在化学和材料领域,为了研究生毕业,凑乎发表个影响因子1~2的英文文章从科学上讲一点都不难,而且有为数众多的此类英文期刊是靠中国作者的来稿活着。所以我早就想,与其我们费那么大劲写成英文投向影响力不大的国外期刊,还不如投中文期刊,可是一想到动辄两三千元的版面费,就咬咬牙搞英文去了。对于这样的内容,如果哪个学报不要版面费,我会毫不犹豫地投给这个期刊。我想很多同行都是这个想法,这样可以把相当数量中等水平的内容留在中文期刊上,中文期刊的水平很快就会上一个台阶,《化学学报》的这个举措对争取这部分稿源十分有利。

《化学学报》的此次改版,除了免除费用,最重要的还是改组编委会。“改组后的《化学学报》编委会由目前非常活跃的、年富力强的、学术水平高且热心于为中国化学工作者服务的中青年专家组成。编委们将亲自带头投稿,亲自参与稿件的组织和评审工作”,主编致辞这样说。这样就抛弃了过去编委会成员荣誉任职、对期刊缺乏贡献的弊端。

有了编委会的改组,才会有审稿模式的改变。“《化学学报》将采用副主编负责制,由专门领域的专家学者担任副主编,负责稿件的预审、送审和终审”。这个重要改变是向国际惯例靠拢,可以大大提高审稿质量,鼓舞国人投中文稿的热情。当中文期刊逐渐把作者和读者的目光吸引回来后,就可以想办法吸引高水平文章了。“《化学学报》向作者承诺:对于特别新颖或者由于竞争原因需要尽快发表的研究工作(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在作者申明其重要性和紧迫性的情况下,由相关副主编为其开辟绿色通道,在1~2周内终审,录用后立即上网实现在线发表”。这样的灵活举措可以吸引重要和前沿研究成果。

当然只有以上措施还不够,更重要的是期刊的影响力提升,为此必须有高水平成果的发表,期刊可以对高水平投稿进行奖励,或者通过期刊所在出版社设立一个激励机制。通过几年的努力,中文期刊一定会大有改观。

打破中文期刊的恶性循环,光有编辑部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须改革出版制度,把现行的编辑部挂靠高校或研究所运行改为由出版公司集团经营,将编辑部业务专业化,这样才能提高中文期刊的整体经营效益。同时,还要改变各学术机构惟英文文章是瞻的价值取向,让投稿去向合理分流。实际上,这么多年鼓励发表英文文章的结果是救活了很多濒临死亡的英文期刊,而中国作者在重要学术期刊的发表比例还是很低。大多数现实情况是,花国家钱做实验、费半天劲写缺乏影响力的英文文章、再花国家钱买回来看、没人引用。

《化学学报》找到了切入点,走出了可喜的改革步伐,我们期待其他重要中文期刊也能够尽快跟进。想想刚刚被某两个重要物理类学报收取的各自两千多版面费(每页300元,怎么比都是贵的),心理很不平衡,都是一级学报,差别咋就这么大呢?但想想无论如何也要支持中文期刊,不满意也就罢了。但大多数中文期刊向作者和读者双重收费的做法无论如何也不能算作合理之举,如果那些自负的中文期刊依然固执地收取高额版面费,恐怕将来就连中等水平的稿源也会流失,别看现在稿源还比较充足。

编辑: zhongguox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