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收直博生的经验总结

2012-09-24 16:39 来源:科学网 作者:方 唯硕
字体大小
- | +

又到了招收免试研究生的季节了,收到一些申请,也发现不少问题。打算在这里回顾一下这几年来招收推免生的情况,供那些对我们组有兴趣的学生了解,也省得我在邮件中一一回复。在申请的邮件中,曾有数人提到从科学网上了解到我的科研现状和教育观点,说明这里是一个很好的信息发布平台。

看了一下记录,我2009年招收第一名直博生,2010年未成功(改为招收1名硕士生,今年开始硕博连读),2011和2012年各招收1名直博生。

从清华北大开风气之先,现在高校基本都在办暑期班,其“拔尖”目的不言而喻。协和自己好像还没有办,这也是它一贯“后知后觉”的作风使然。过去协和连招收推免生开始得都很晚,常常在十月份,而高校七、八月份在暑期班看上的学生,九月份开学时就锁定了。在招收学生不理想的现实逼迫下,研究生院把招生开始的时间也提前了。

对于招收直博生我有过反复。开始非常愿意招,还想多争取1个名额(每年每人最多只给1个)。后来发现一是申请人有限,选择余地不大;二是由于我们开始得晚,觉得不错的学生也被其他地方先锁定了。因此,2011年曾经想放弃招收推免生,后来在教育处好意劝说下保留了。

如果说某一年因为招不到合适的推免生就会浪费招生名额,那么我肯定想放弃招(推免)直博生了。但2010年的经历告诉我,招不到合适的直博生,可以从当年的硕士考生中补招一人。这样一来,我还是决定保留招收推免生的名额。

下面再说说在推免生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供考生们参考。

其一是推免生的资格问题。药物所(甚至整个协和系统)是没有推免生指标的,这是教育部的政策。所以那些从学校拿到外推指标的学生才有可能被协和录取。很多学生不清楚这一点,我也曾在邮件中反复强调。这里特别提醒大家注意,所有报考协和的推免生应该都会遇到类似问题。

其二是跨专业考生的优势与劣势,这也是我常被学生问及的。对于综合大学化学系的学生,我的基本观点是“化学专业考药化有利有弊,化学基础好但药学基础差。药化需要两方面的基础,当然涉及到某一具体课题,可能是偏化学的或偏药学的”。还有一些考生申请来自于生物学专业(生物技术甚至是生物信息学的学生),想做天然产物化学/植物化学。对这些学生我一般会询问“你为什么想放弃原专业改做植化”以及“作为一个生物学专业的学生,你理解的药化专业是做什么的”。遗憾的是,得到的回答通常文不对题,或只是空泛的豪言壮语,有的干脆避免回答这个问题,而去说其他事情。这样我无法确定这些跨专业的学生是否真得明白自己想干什么。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有些人觉得自己就读的专业不好,所以想转专业。不过我还没有遇到一名考生以这种理由跨专业报考,当然我希望这只是我妄加推测。

其三是中医院校的考生,化学基础通常较弱,难以满足我的要求。我也收到过一些来自这些院校的学生申请。虽然我并不歧视他们的“出身”,但由于课题需要和培养要求,需要招进来的学生有较好的化学基础。如果这些学生确实想来我这里,必须证明其基础符合要求;只是强调“我很喜欢xx学科,我一定会努力学习,达到xx要求”,并不能说服我接受其申请。当然,这个问题是申请我组时特有的,不像上面两点具有普遍性。其实与我从事相同和相近领域研究的其他实验室,有些与我的要求并不一样,因此考生可以申请去那些实验室。

统考方式的初始和复试环节,已经有太多的行政干预(我不反对要有规范和对招生过程乃至结果的监督,只是反感太强的行政干预带来的副作用),而推免生的招收还有较多导师发挥自主性的余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和导师都比较充分地享受了双向选择的自由;但我希望大家都不要滥用自由,而要在诚信的基础上,尽量达到自己满意的结果。与统考方式的招生不同,在推免生招收过程中并没有多少涉及不公平的质疑,不知这是否能引起大家对如何优化招生制度的思考。

最后,我听说过一个招生逸闻,拿来与大家分享。协和某所有一引进人才,回国后不久招收研究生,复试中竟与某考生切磋起最近一期CNS的某论文,而这篇论文和该人才的研究方向一致。该考生在初试中排名第几我不清楚,但不是高分考生。不过,这位引进人才复试后当即拍板:“就招他了!”

编辑: zhongguox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