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期刊体制改革动态的再评析

2012-09-24 15:58 来源:科学网 作者:赵 大良
字体大小
- | +

期刊编辑部体制改革政策公布以后,强烈的反弹以后主管部门的回应,使大家的心安了下来!政策倒退论论——认为改革政策在抵制声中出现了让步;改革无理论——认为改革政策本来就是胡来和妄为,毫无道理;政策个人论——认为政策是人定的,秘书出事了、个人要下台了,机构要合并了,所以政策就会被搁置。等等,大有一种防守成功的胜利感。这种胜利感来源于副署长的表态:条件成熟的改革,条件不成熟的不一定要硬性并转。对此,我倒有另外的理解。

(1)期刊出版体制改革是否有必要?这是一个基本问题。我们现在的期刊的主要工作是“编辑出版”,而现实中的出版——复制和发行占有多大的比例?是否需要加强版的职能?我认为,整体上来讲,我们的期刊没有出版只是编辑,编辑和出版的匹配,严重不成比例。我们的编辑部做的许多工作是“学术共同体”的工作,复制是印刷厂和数字出版商代理了,发行是有邮局代理了。如果说做的最多的与出版关系密切的是文字加工和校对工作。而这些与出版工作相关的工作,在真正的出版商那里是微乎其微的,十分不重要的。反倒是我们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在做量单位和符号的使用上。真正地学术期刊出版应该做的学术评价和组稿约稿工作做的并不多,真正的出版活动的重要内容——传播和营销却没有人重视。如果我们的在这种出版组织模式不改变,是否有利于出版业实力提升?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改革就是一种客观需要,而不会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不会因为领导的变动而发生方向性的变化,方式方法调整那是一种正常的过程。

(2)期刊体制改革不仅仅是一个基于期刊的局部行为,而是社会大背景下的一个动作。首先是WTO的要求,和国际出版业竞争的需要;其次是国民经济增长的需要。国际经济和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已经聚焦到了文化产业,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寄希望与文化产业,因此国家的大量投资准备投入,而出版产业以一种什么样的机制来承接这种投入?上个世纪末,投资在教育,大学的扩招为经济的复苏提供了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现在的大学毛入学率接近发达国家,已经没有太大的空间了;本世纪前十年,资金大量投入基础建设,楼房、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等,仅仅是08年就是四万亿,经济师发展了,条件改善了,但也带来了通货膨胀,不能在投入了;现在,似乎就只有文化创意产业了,这几年的结果也看到了一些成效——文化院团改制,没有出现人们担心的结果发生,反倒是活了起来;出版体制改革也已经接近尾声,出版社和报社的改革也在深化。现在只剩下期刊出版体制这一块了,是否是可能例外?改,自然会分得更多的公共资源,承担更多的社会项目,不改就是维持现状。

如果基本认同以上分析,那么就不是改还是不改的问题,而是如何改的问题。所以,副署长开的“可以不改”的口子,对于学术期刊是否是福音,值得思虑。原来的办法激进,现在又退缩,似乎是没有搞清楚一个问题,也就是对方向认识模糊。矫枉过正和固步自封同样是贻害无穷。

编辑: zhongguox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